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传奇·王玉峰《焚香记·明冤》原文与翻译、赏析
【北四边静】 (旦) 虚飘飘神魂茫昧,愁云叆叇,惨雾凄迷,举步难移。暗洒黄泉泪,乱撺的沙堆石砌。这里是海神爷庙里,我在生时曾与王魁在此设誓来,早来到旧游之地。你看殿门大开在此,不免到殿下拜伏,申诉一番。(外)妇人有何冤枉,到吾殿下。(旦)
【耍孩儿】 只为生死冤业相遭际,只为生死冤业相遭际,忍将心疼从头提起,桂英敫氏告王魁。(外)你是敫桂英,告王魁什么来? (旦) 他如今幸尔登高第,一醉琼林望扊扅,别选豪门配。这的是停妻再娶,乱法胡为。(外) 原来为婚姻事,这事不是我衙门听理的,不得在此缠扰。阶下阴魂,你可到阎王殿下诉因由。吾神呵,但司海内风涛险,不管人间闲是非。……
【五煞】为什么把花容埋尘土?只为与恶冤家做对垒。如今待悔如何悔?昨宵误听三更梦,今日里空衔九地悲。那神灵也将人戏,赚咱上高处,掇了梯儿。
《焚香记》 两卷四十出,演王魁负桂英事。本事见于宋人记载,如张师正 《括异志·王廷评》、李献民 《云斋广录·丽情新说·王魁歌》、曾慥《类说·摭遗·王魁传》,以及罗烨《醉翁谈录·王魁负心桂英死报》 等。宋官本杂剧有 《王魁三乡题》,戏文有 《王魁》、《王俊民休书记》 和 《桂英诬王魁》,杂剧有元代尚仲贤的《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明代杨文奎的《王魁不负心》 等。尽管这些剧本已佚,但从佚曲看,写王魁与敫桂英故事的作品,大体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倾向: 一是忠实于民间传说,以悲剧结局,同情桂英而谴责王魁的负心; 一是以大团圆结局,歌颂了辞婚守义的王魁和捐生持节的桂英,谴责了拨乱其中、破坏他人幸福的贪霸之人。《焚香记》 是按照后一倾向发展而来的。剧写山东济宁人王魁会试不第,暂寓莱阳。有鸣柯巷谢家妓敫桂英,因家道中落,葬父卖身烟花。王魁冶游相访,桂英慕王魁之才,托以终身。王魁欲上京会试,桂英怕他负心,相偕诣海神庙焚香盟誓,并剪下青丝以示钟情。王魁状元及第,除徐州佥判,丞相韩琦爱其才,欲招为婿,王魁婉拒,并修书报喜,约桂英徐州相会。先有巨富金垒员外垂涎桂英美貌,曾以重金诱桂英养母,逼纳桂英为妾,桂英坚执不从。此人在京听闻王魁捎书回乡,骗使者将喜信换成休书,并捏造王魁入赘韩府、欲解除婚约之事。桂英闻讯如青天霹雳,当即昏死过去,醒后赴海神庙哭诉前情,即以罗帕自缢而死。海神遣鬼卒拘王魁之魂对质。王魁陈说真情,鬼判查知是金员外奸谋所致,于是判桂英、王魁还阳再生,夫妻完聚。王魁曾于徐州府恍惚入梦,遇桂英呼冤、众鬼勾魂、海神判断、夫妻还阳蹊跷事,遂遣家人去莱阳接桂英。逢西夏张元兵围困徐州,王魁与总兵种谔合力退敌,西夏军又转掠莱阳,种谔奉命追击,王魁遂托以桂英事。最后金垒被处刑。王魁因功升迁,迎娶桂英,夫妻双双团圆。
听闻王魁京中再娶,当即昏死过去的桂英,魂魄悠悠,身处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虽然想到去海神庙哭诉,但心灰意冷、心神飘摇,一路撒下绝望的泪水,来到荒郊野外。旧地重游,更是肝肠寸断,生时的誓约虽依稀可辨,而自己已身在暝暝途中。这生死冤业究难平,她悲愤地向海神爷状告王魁登第负心,攀贵望扊的薄幸,认为他停妻再娶,是不法行为。一个弱女子拿起了捍卫自己生存权利的武器,对封建法制提出了异议。海神爷以不管人间闲是非为由,拒绝受理。屈死的桂英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她自怨自艾,自悔自恨: 为什么多情反被无情累,自己如花的容颜偏偏埋于尘土?后悔也无益,只有与薄幸负心的恶冤家抗争到底,决不能善罢甘休。但明明昨夜梦中海神托梦,告我阳寿虽尽而冤业平,如今却让我空自悲啼,哪里诉冤情? 原来神灵也会捉弄人,将我这苦命人赚到高处,却抽了梯子,让我上下不得,处于绝境。从桂英的哭诉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她对神权思想的怀疑和责难。虽然前情已酿成后患,茫茫苦海渺不可测,但桂英怀着神明不可欺、天理难容恕的决心,再次撞入海神庙,终于告准了冤状,经拘审真相大白,夫妻团聚。
富贵易妻、停妻再娶,是宋元以后常见的社会现象。那些被遗弃的哀哀无告的女性,或者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命运的归宿和生活的出路,从而以死抗争,或者屈就不幸婚姻中卑辱的地位,被安排给负心的丈夫点缀道德。尽管此剧最终以大团圆结局,但剧中桂英的哭诉,将满怀苦水向上苍倾吐,求神灵相助,一定程度上也宣泄了女性的心声、弱者的不平,依然具有悲情难抑、感天动地、激发人心的力量,正如托名汤显祖的 《焚香记总评》 所说: “作者精神命脉,全在桂英冥诉几折,摹写得九死一生光景,婉转激烈。其填词皆尚本色,所以入人最深,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动心、有情者肠裂。何物情种,具此传神手?”。
上一篇:《渔家乐·刺梁》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狮吼记·奇妒》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