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传奇编·陆采·明珠记(第三十九出回生)
王仙客因少年丧父,与母同依做户部尚书的舅父刘震为生。刘女无双与仙客耳鬓厮磨,两小无猜。舅母崔氏喜仙客,口许他将来以无双为妻。仙客母亡,他扶柩回乡安葬。及长,上京应试,并去舅家求婚。舅父不允。后经舅母再三苦劝才同意。时值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发动兵变,刘震让仙客护送行李先行,并答应事后择吉日让二人完婚。临行时,无双赠仙客明珠一颗,以为信物。刘震一家被阻于城内,仙客逃回故乡。乱平后,仙客复进京寻舅氏,始知刘震被诬陷下狱,妻女没入宫中为奴,侍女采苹落入王遂中家为义女。遂中将采苹许配仙客为妾,并荐举他为富平县尹。唐帝命宫女打扫皇陵,无双亦在遣中。路经长乐驿馆歇宿。此时仙客正在其馆暂时任职,遂命书僮塞鸿借煎茶去见无双,无双留书一封,叫仙客求古押衙相救。古押衙为侠士,果救出无双。害怕事发,古押衙远走他乡,仙客无双也连夜收拾行装,去成都避难。途中与遇赦后的刘震夫妇相遇,合家得以团聚。
(丑贴扶旦上) 用尽英雄计,寻将窈窕娘。若还得重活,始验有仙方。小姐尸首已送在此。且把来安顿在床上,待解元送了古押衙回来,如法救治。道犹未了,解元早来。
【醉落魄】 (生上) 姻缘有分休贪早,时来到,自然合辏千般巧,谁信忧愁直到这回消。
采苹。小姐扶在哪里? (贴) 在床上卧着。(丑) 告官人,小姐已死三日,敢怕救不活? (贴)莫不真个难救,那押衙因此逃去了? (生) 你们休疑心,他是义士,怎肯哄人? 那仙方明白说吃三日,方才得活。三日了理合救她。(贴) 官人,你甚本事救她? (生) 他已嘱付我了。把青羊乳滴入口中,自然苏醒转来。(丑) 事不宜迟,请官人动手。(生滴乳,旦舒手介。生) 好了! 好了! 小姐苏醒!
【集贤宾】 (旦) 阴阴一去无分晓,香魂艳魄飘摇。蓦地双睛闪开了,是谁扶? (生) 小姐,是小生王仙客。(旦) 是谁相靠? (贴) 是妾身采苹。 (丑) 小姐挣揣着。 (旦) 又是谁来厮叫? (丑) 是小人塞鸿。(旦) 你们怎的都到这里?莫不是梦魂颠倒?事辏巧,亲骨肉一齐都到。
【前腔】 (生扶旦坐介。旦) 金樽玉酒催人老,我只道当时玉碎花销。重临阳世真难料,敢则是仙方相疗?宫闱深杳,甚计策脱身出来了? (生笑介) 是插翅飞出来的。(旦摇手介) 低声告,我耳边厢怎禁聒噪?
【莺啼序】 (生) 小姐请坐,待我仔细告诉。驿中锦字说根苗,(旦)曾寻得古押衙么? (生) 押衙隐在荒郊。改衣装与塞鸿同造,输心做尽卑小。(旦) 见他曾告诉来? (生) 经一年交结知心,到近日方谈分晓。(旦) 他肯也不肯? (生) 他听说了,只低头暗中计较。(旦)他用甚计策?
【前腔】 (贴) 他去茅山买得续命胶,又假传圣旨一道。(旦) 那个替他送去? (贴) 把采苹妆作官僚. 当时交妾身赍奉圣旨,到皇陵上开读,道尚书已行诛剿。(旦) 元来诏书是假的,那赍诏的正是你。(贴) 赐多娇药酒一樽,把玉山等闲推到。(旦) 既然药死了我,怎的取得尸首出来? (贴) 那古押衙呵,果是豪强手段,他又妆村老,把明珠赎尸首,抬离陵庙。(旦) 难得! 难得! 只闻古押衙之名,果然有这般好计。他如今在那里? 解元我和你不可忘了此人。待我将息一会,就去拜谢他。(生) 只恨他不在此了!(旦) 为何不在此?(丑) 听小人说:
【琥珀猫儿坠】 英雄义士,施恩不求报。他又具下行装与金宝,教伊夫妇去他乡好。(旦) 解元曾送东西谢他么?(生) 曾把明珠送他。(丑) 不要! 一时里别却东人,采药求道。
【前腔】 (生、旦) 我和你姻缘断绝,今生永无靠,得他巧计奇谋成就了。恩如山海将何报? (合) 堪笑! 自古来好事多磨,到底偕老。【画眉不尽】 (合) 不枉济时豪,万死忘身报故交,到头不受财和宝,转见山林手段高。
合辏 (cou凑): 车轮的辐集中于毂上叫辏。 合辏指聚合、 团圆。挣揣(zheng chuai挣揣): 挣扎,勉强支持。锦字: 原指《晋书》所载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诗赠夫事,此指无双压在锦褥底下的书信。玉山推倒: 原形容醉酒、醉态。此指无双服药后假死之态。
《明珠记》根据唐薛调的传奇小说 《无双传》改编而成。剧作通过王仙客、刘无双历尽艰辛曲折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在争取爱情自由斗争中的勇敢和智慧。
《明珠记》一剧可以归结为“真、巧、奇”三个字,即情真、遇巧、计奇,剧中的人物形象便在这真情、巧遇、奇计的演进中熠熠生辉。
汤显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记题词》)王仙客和刘无双便是具有这种生死不渝的真情的一对情侣。他俩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长大后心心相印,之死靡它。这种真情表现在王仙客身上,便是他在追求爱情自由过程中百折不挠的精神。
仙客第二次到舅家,一心思念无双,但舅父又闭口不提他们的婚事。他“未知成否若何,小姐又不能够厮见,好生纳闷。今日听得小姐卧房,在画阁儿下。只做不知,一直撞入去,饱看一回,多少是好。”他从窗子窥见无双出落得“幽姿绝世,娇艳惊人”,正要闯进去,无奈无双阻于前,舅母来于后,不得已只好离开。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使他深受相思之苦的折磨。如果说这还算不了什么的话,那么舅父的却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挫折了。因此,他不禁对舅父满腹怨气。不久,在他的央求下,舅母再三苦劝,舅父终于答应择日给他们完婚。谁知泾原兵变使他们即将成就的好事转眼化为泡影。面对这新的巨大挫折,他不由得发出悲切的叹息:“小生为小姐眠思梦想,废寝忘餐,受了万千苦楚,甫能到手,又遇此大变,怎生是好?”然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使他在这“飞灾”面前,对无双更加情深意笃。分别之际,无双叮咛他“此去前途千万安心耐,须将薄命同携带,休得偷生违背”。他立即表明心迹:“便教肢体碎,怎把旧盟乖?死则同埋,生则同车共载。”
后来,即使在刘家被抄、无双被没入掖宫,巨大的不幸几乎要吞没了他的时候,他并没有绝望,燃烧不熄的爱火给了他希望和勇气。因此,当打扫皇陵的宫女夜宿在他正任职的长乐驿馆时,他说服塞鸿去后堂打探消息,看无双是否在内。对爱情坚持不懈地勇敢追求,终于出现了奇迹; 塞鸿果然见到了无双。他惊喜之余,悲从中来:“堂前千里远,面对九疑峰,我和小姐同在驿中安歇,只是不能勾厮见。”刻骨的相思使他忘记无双此时已是宫女,而叫塞鸿:“我和你赶上车边去,和他说句话儿。”如果说仙客叫塞鸿打探消息,还心存侥幸的话,那么他次日设法和无双在渭桥相会,则全要靠勇气。因为这要担冒犯皇帝尊严的巨大风险,所以要靠非凡的勇气。王仙客正具有这种神奇的勇气。渭桥相会之后,王仙客百折不挠的精神表现为对古押衙的诚心相敬。为了求得古的全力帮助,他不惜弃官归隐富平山中,事古如父母一般。他的一片真情和诚意,终于使古押衙大为感动,于是慨然承诺,奋然而行。
王仙客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感人力量。生死不渝的爱情,使他屡遭挫折而不屈不挠,历尽艰辛而其心弥坚。“主体的主动性同克服障碍是联系着的,这些障碍的阻力大小和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正是这种阻力能够表明,或者确切地说,能够测意志力的强度”。(瓦西列夫《情爱论》) 王仙客正具有这种坚强的意志。
《明珠记》女主人公刘无双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出了和王仙客相似的可贵品质: 百折不挠,勇气非凡。她高出于一般女子的地方,在于她不是消极被动地等仙客“追”她、救她,而是积极主动地予以配合。驿馆巧遇,她若不揭帘观看,就不会发现塞鸿。更为难得的是,她还是个有心人。她知道了古押衙的为人以后,便及时向仙客提供“信息”,从而为二人的团聚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没有她的主动配合,仙客单方面的努力只会成为徒然。
《明珠记》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侠士的形象——古押衙。他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深明大义,正直不阿。起初,王遂中叫他替卢杞刺杀刘震,他勃然大怒,断然拒绝。但后来当王仙客求他相助时,他却一力承诺,“既一言相许,九牛难挽。”他这种为酬知已而冒险犯难的义举,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士为知已者死”的侠义精神的体现和弘扬。他“义胆包身,奇谋盖世,……若有好意相投,情愿替人一死,可惜一腔热血,不曾卖与知心”! 为成就仙客,无双的好事,他巧设奇谋,勇行险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他不唯有助人之志,而且有助人之才。智偷无双的全部行动,都是由他谋划和实施的。他不但亲自上山求药,亲自动手写诏,缜密安排假传圣旨,亲自去赎尸首,而且口授无双复生之法,授计仙客赶快逃走,甚至连逃走的行装车马和过关文凭都一应齐备! 而当这一切做完,仙客正要全力报答他时,他却要告辞离开。仙客执意不肯,要以明珠相报,他生气谢绝,甚至要以死明志,仙客这才作罢。他“义轻千金赠”,功成不受赏。显然,作者在他的身上寄托着下层人民的理想。
《明珠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便是成功地运用巧合。全剧最大的巧合自然是驿馆巧遇,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巧合。如仙客正要闯入无双卧房,却正碰上他舅母前来; 好不容易争得舅父同意要择日完婚,却正碰上泾原兵变;刘震正要出城却正碰上下令封闭城门。还有一些纯粹出“技术”性考虑的巧合则更多。作者成功地运用这些巧合组成关目,造成一个又一个戏剧冲突,使全剧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大大增强了戏剧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真正组成和推动全剧情节的乃是前面说到的真情、巧遇和奇计。正因为王,刘有了纯真的爱情,才可能有驿馆的巧遇; 正因为有了驿馆巧遇,才可能有以后的奇计。驿馆巧遇表面上看来具有偶然性,但从王、刘的一往情深上来看、则具有必然性。因此,全剧在形式上的巧合和内容上的逻辑性是和谐地统一为一体的。
《明珠记》善用巧合在 《回生》一出中则另有表现。这出戏从情节上讲,历尽艰辛的无双终于被救出而起死回生了,她和仙客正要感谢恩人,喜庆团圆; 在结构上也是绾合剧情、万口归一的重要关目。然而就在这关键的一出中,集这幕险、奇剧之编、导、演于一身的古押衙却已先行辞别,杳如黄鹤。这就造成一种横云断岭的艺术效果。这出开始,先用塞鸿“小姐已死三日,敢怕救不活”的疑问反衬古押衙的高超手段; 再用采苹“莫不真个难救,那押衙因此逃去了”的担心反衬古押衙的侠肝义胆。然后由死而复生的无双连发十八问,既照应了前面的情节,又以虚补实地给古押衙的形象增添了几分夺目的神异色彩。无双的十八问有三层意思。组成第一层的前五问表现她刚刚复生时的神志未清,惊魂未定; 第二层的九问则由简括到详尽地询问了营救她的全过程; 第三层是最后四问,她追问古押衙的下落并表示她和仙客对古的无比感激和钦慕之情。整个场面古押衙虽未出场,但分明又处处有一古押衙在。通观全剧,古押衙的形象“神龙见首不见尾”,此出正如司空图《诗品》所说“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明珠记》的曲文工饬典稚。这大约与作者受明初以邱濬等为肇始的骈俪派的影响有关。不足之处,一为剧中插科打诨过多,有的游离于剧情之外太远,而且粗俗不堪,有损于主人公的形象,破坏了全剧的整体美。王骥德说:“插科打诨,须做得极巧,又下得恰好……若略涉安排勉强,使人肌上生粟,不如安静过去。”(《曲律》) 《明珠记》中即颇有“使人肌上生粟”之处。二是有的宾白有堆砌搬弄之嫌,剧中有不少大段独白全用骈文。黄宗羲说:“语入要紧处,不可着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南雷杂著手稿》) 本剧宾白中的这种骈俪形式,实在有损于全剧的艺术美。
上一篇:戏曲名著·杂剧编·朱凯·昊天塔(第四折)
下一篇:戏曲名著·杂剧编·徐士俊·春波影(第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