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杂剧编·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祛。翰林学士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上疏皇帝,反对变法。王安石为排斥异己,指使御使李定,曲引苏诗,罗织罪名,陷害苏轼。因此,将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愤然离京,在大雪中奔赴黄州。一路风紧雪疾,寒彻肌骨,行走艰难,全仗赋闲官员马正卿途中相助才到达黄州。到任后,苏轼一家衣食无着,生计日艰,几次前往杨太守处求助。而太守受王安石之命,故意刁难,苏轼每每空手而回。多亏马正卿仗义,多方接济,才使一家老小得以勉强度日。数年后,皇帝醒悟,招回苏轼,仍用为翰林。马正卿亦因接济苏轼而封为京兆尹,杨太守“怀奸结党,不贤戕善”,削职为民。但苏轼经过此番磨难,已无心为官,甘愿笑傲山水,老死林泉。
(马正卿引童上开) 下官马正卿是也,黄州人氏。因王安石柄国,某在朝与他言论不合,致政来家,十分自在。近闻学士苏子瞻,上书发王安石之奸,反被言官论劾,贬他来黄州安置,有人传说将次来到。今日下着这等大雪,途路难行。我想忠臣烈士,多遭奸回之手,况苏学士大名,远近钦慕。我今领着家童,担着酒果,迎接苏学士,劝他饮一杯,稍敌寒威。这早晚敢待来也,只索等候咱。(末引童子上云) 下官苏轼,居翰苑数年,颇为遭际。奈王安石虐害百姓,蒙蔽朝庭。我上万言书谏主,反被奸党论劾,贬我湖南。行了数日,将到黄州。今日下着这等一天风雪,瘦蹇颠仆,小童寒战,怎生奈何? 想忠臣义士,好难处世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道德五千言,礼乐三十卷,本待经纶就舜日尧天。只因两角蜗蛮战,贬得我日近长安远。
【幺篇】 瑶台昨夜蛟龙战,玉林甲飞满山川。冯夷饮罢琼林宴,醉把鲛绡剪。
(云) 好大雪也呵。(唱)
【滚绣球】 泼墨云垂四野,铸银河插半天,把人间番做了广寒宫殿,有一千顷玉界琼田。这其间骚客迁,朝士贬,五云乡杳然不见。止不过隔蓬莱弱水三千,不能殼风吹章表随龙去,可做了雪拥蓝关马不前,哽咽无言。
(童云) 老爹,下这等大雪,风又紧,兀的不冻杀我也。老爹连忙走动些。(末唱)
【倘秀才】 早是水杳山长路远,那更雪冻风寒云卷。(云) 你道我行的慢呵,可知可知。(唱) 我可甚为爱青山懒赠鞭。呵冻手,耸双肩,我只索向前。
(童云) 老爹,人都说你好才学,却怎生遭贬? 到不如老爹与上古贤人君子,那几个相似? (末云) 这小的虽小,倒也省事; 你既问我,你听我与你说 (唱)
【滚绣球】 我怕不文章似韩退之,史笔如司马迁,英俊如仲宣子建,豪迈如居易宗元。风骚如杜少陵,疏狂如李谪仙,高洁如谢安李愿,德兴如闵子颜渊。为不学乘桴浮海鸱夷子,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困煞英贤。
(童云) 风寒雪大,我身上衣裳单薄,冻杀我也。老爹,你就不冷么? (末唱)
【叨叨令】 寒森森朔风失留疏剌串,舞飘飘瑞雪踢良秃栾旋,骑着匹慢腾腾瘦蹇必丢不答践,冻的个立钦钦子滴羞笃速战。兀的不冻杀人也么哥,兀的不冻杀人也么哥,空教我瘦嵓老夫迷留没乱倦。
(童哭云) 这等寒冷,看看走不动,几时到得黄州也。(末云)童子休烦恼咱,慢慢捱将去。(唱)
【倘秀才】 脱离了长安市廛,须捱到黄州地面。更狠似夕贬潮阳路八千,往常师往圣,友前贤,到如今怎展?
(童云) 老爹在翰林时,声名满天下,怎生一旦远贬南荒,好苦也。(末唱)
【滚绣球】 我也曾写珠玑一万联,判莺花三百篇,扫千军笔端鏖战。但行处天子三宣,结平生诗酒缘,掌中天风月权。不是将帝王埋怨,为什么把苏轼似贾谊南迁? 如今一牧童子随驴后,可甚两行朱衣到马前,四野萧然。
(马正卿云) 苏大人,老夫等了多时也。(末相见科) (马云) 老夫马正卿,闻知学士远来,在此久等。如此大雪,寒气逼人,请饮一杯,以敌严威。(末云) 念苏轼不才,朝庭斥逐,敢劳远迓,多感厚意者。(唱)
【呆骨朵】 见黄童白叟把香醪劝,怕不透彻了酒兴诗颠。(马云) 老夫久闻大才,敢求佳作见教。(末云) 大人饮酒则饮酒。再休言诗。(马云) 诗酒乃吾生分内事,大人此行,与诗酒何干。(末唱) 我须不是为酒忘家。见如今因诗受贬。酒债是寻常事,诗病是平生愿,我为甚远流身万里,因此上怕吟百篇。
(马云) 苏大人高才重望,正宜居朝佐主,以治太平,岂宜放逐。(末唱)
【五煞】 我情愿闲居村落攻经典,谁想闷向秦楼列管弦。枕碧水千寻,对青山一带,趁白云万顷,盖茅屋三间,草舍蓬窗。苜蓿盘中,老瓦盒边,乐于贫贱,灯火对床眠。
(马云) 大人此行,天下共知亏枉,青天可鉴,不久还朝重用也。(末唱)
【四煞】从教头上青天鉴,不愿腰间金印悬。受他冷冷清清,多多少少; 避是是非非,万万千千。或向林皋声里,舴艋舟中,霍索溪边,一壶村酒,白眼望青天。
(马云) 往常时紫罗襕白象简,那等尊贵; 今日葛巾野服,似觉快乐也呵。(末唱)
【三煞】紫袍金带无心恋,雨笠烟蓑有意穿。或向新妇矶头,鸥鹭乡中,儿女浦口,鹦鹉洲边,涨一杆春水,带一抹寒烟,棹一只渔舡。黑甜一枕睡,灯火对愁眠。
(马云) 学士大人携家远谪,朝中旧僚友,也要常常寄音回去。(末唱)
【二煞】佳音不托云间犬,老计惟凭阳羡田。对桔绿橙黄,山高月小; 听南枝惊鹊,衰柳鸣蝉。不愁远害,不陷危机,不纳高轩。那里人离乡贱,甚日是归年。
(马云) 大人今远处炎方,朝庭公道何在? 后世史官,必有纪录。(末唱)
【煞尾】从教臣子一身贬,留得高名万古传。但使歌低酒浅,卧雨眠烟,席地幕天,一任长安路儿远。(下)
致政: 归还政事,指罢官。论劾: 揭发罪状,以求论罪。奸回:奸恶邪僻。《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奸回不轨”。翰苑: 文翰荟萃之处,此处指翰林院。日近长安远: 用晋明帝幼年论日与长安远近故事,实指帝京遥远。瑶台: 古人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冯夷: 传说中水神名。五云乡: 五云,五色瑞云,此处指宋神宗居住的地方。王建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直巡更近五云。” 弱水: 水名。旧题汉东方朔 《十洲记》:“风鳞洲在西海之中央……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乘桴浮海: 桴,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后以乘桴浮海表示避世。鸱夷子: 春秋时越国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知勾践为人不可以共乐,因浮海出齐,变姓名,自称鸱夷子皮。嵓: 高峻,引申为瘦削貌。中天风月: 自然环境中的美好景色,中天,天空之中; 风月,清风明月。云间: 旧时江苏松江府别称。因晋文学家陆云 (字士龙) 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得名。阳羡: 今宜兴,其地自古以产茶著名。炎方: 南方炎热之地。
《贬黄州》选第三折。这一折写苏轼被贬离京,大风雪中赴黄州途中情景,人物关系简单,借外部矛盾组成冲突显然是很困难的,因此,作者主要以抒情独唱的形式着力于人物内心冲突的刻画。
苏轼以旷世之才禀,兼济天下之宏愿,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陷害,被贬黄州。俯仰之间,由“万里云烟挥翰墨,一天星斗焕文章”,“豪气三千丈”、深受皇帝宠幸的翰苑奇才,一变而为“湖海三年,家乡万里,志气如神,形容如鬼”,“胸中有物,肚里无食”的沦落者。这种社会地位天上地下的巨大落差,这种希望之后的巨大失望,必然造成人物心理的强烈反差和激烈冲突,作者及时地抓住人物这个时候的心理进行了细腻、准确、层次分明的刻画。
此时,苏轼在黄州途中,仅随贴身书童一人,又是天寒地冻,风雪茫茫,这样,途中景物既容易引发人物感情,又避免了因家人在场内心情感不得尽兴倾泄的不足,所以很有利于开掘。好的角度只是成功的开始,要写得准确动人,那就要紧紧把握住人物此时此地的情感变化轨迹,合情合理地写出这种落差,写出人物心理的变化,此折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它把人物内心冲突写得张弛有致,错落起伏,层次分明,真实可信。
全折十四支曲表现出人物内心变化的全过程。第一支 【端正好】是两折之间的过渡。如单从第二折看,也只是一个入题性的序曲。尽管如此,却不可忽视,因为它为全折的情绪定了基调,使人物以后的内心冲突在此基点上展开。“本待经纶就舜日尧天,只因两角蜗蛮战,贬得我日近长安远。”透露出人物失意之后的人生感概和沮丧。第二支【幺篇】 正式入题,写途中大雪,“瑶台昨夜蛟龙战,玉鳞甲飞满山川”。这里的雪景写得富于气势,富于诗情,但比较客观,与第一支曲子形成情绪上的张弛。前曲写内心之伤感,此曲写外景之壮观,前曲是情感之张,此曲则是张后之弛,又是后曲触景生情的铺垫。第三支 【滚绣球】,乌云如墨,鹅毛纷飞,寒风刺骨。与前曲相比,多了几分沉重和险恶。在对险恶景色的描绘之后,很自然的由自然景象的险恶联想到现实社会环境的险恶,又由现实世界的黑暗的严酷联想到同自己一样因上书遭贬的古人韩愈,同是一片忠心,又同是尽忠遭贬; 借同情韩愈,怜惜自己。这一切应该怎样解释?惆帐、感伤、慨叹,如退潮之水袭上心头,顿生悲凉,“哽咽无言”。情绪的变化又为之一张。第四支 【倘秀才】 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宽解,情绪又为之一弛。接着第五、六支曲子,书童的问话,勾起人物的不平和愤懑,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审视的结果,使他不得不痛心地承认自己的错只是在于心太热,假如自己像范蠡一样乘桴出海,又怎么会有如此遭际。这使得人物对皇帝的忠奸不辨,贤愚不分,昏庸无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这时的情绪比起前边就更强烈了,它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人物内心冲突要发生本质性转变。人物遭贬的屈抑情绪,在一张一弛的描写中,不断推进强化,终于至第七支 【倘秀才】,才把这种感情推向高潮,形成一个大的突转。后面的曲子,把人物和皇帝决裂,内心发生根本性转变正式揭示出来。愈是深入想,愈是感到自己的无辜和皇帝的昏庸。这种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要发生质变,“不是将帝王埋怨,为甚把苏轼似贾谊南迁?”实则为报怨,敢于喊出这句话,说明这种转变的契机已经到来。但是作者在此并没有让这种感情、心理变化马上坦露,而是设置马正卿送酒这一细节引发出来。此后六支曲便一泻无余将苏轼与昏庸帝王、黑暗现实的决裂尽情倾诉:“我情愿闲居村落攻经典,谁想闷向秦楼列管弦”、“纵教头上青天鉴,不愿腰间金印悬”、“紫袍金带无心恋,雨笠烟蓑有意穿”。这一组曲子抒人物感情吻合于风雪大作的环境,诗情浓郁,有力地托出了人物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厌弃及对退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折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在结构上形成明显的张弛节奏,这种节奏紧紧抓住观众,使观众也形成与之相谐和的情感起伏,增强了戏剧的艺术魅力。但这种节奏的形成又不是脱离人物和环境的技巧玩弄,而是具体环境及这个环境中人物性格的有力再现,是人物性格的必然。苏轼受过系统而严格的封建文化教育,并且最高统治者对他也曾非常宠幸:“极蒙主上眷顾,每召对便殿或至深夜,尝撤御前金莲炬相送,恩渥无比”、“但行处天子三宣”。这些使他对皇帝虽怨无怒,抱有一定幻想。因此,像他这样的封建知识分子要和这样的统治者决裂出世,笑傲山水,老死林下,确实需要经过一番斗争,作者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在他这种思想感情的转变上大做文章,使他在经过不断反复后完成。从外在结构看这一张一弛似乎是作者的有意设置,但从内在本质看,却又是符合人物内心活动的发展轨迹。作者作到的,只是准确的体验感受和表现而已。唯其如此,这段心理刻画才波澜横生,才显得真实有力,充满抒情意味。
上一篇:戏曲名著·杂剧编·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
下一篇:戏曲名著·杂剧编·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