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李白是乐府诗圣手,而尤以七言乐府为其专擅。宏篇者如为人津津乐道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固然堪称希世的杰构,即便短制者如这里选来的 《乌夜啼》等也不愧为难得的神品。
《乌夜啼》 本是乐府旧题,属 《清商曲辞·西曲歌》,相传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创。义庆因事触怒文帝,被囚于家,其妾夜闻乌啼,以为吉兆,后果获释,遂创此曲。古辞已佚,现存歌辞八首,多写男女相思之苦。李白此诗,即沿用这一传统题旨,但写得语浅意深,思想和艺术均有新的超越。
全诗共六句。开头两句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写景擒题,首先描绘了一幅秋林晚鸦图。上句“黄云”,秋天的云,点明季节。“城边”,城的偏僻去处,点明地点。“乌欲栖”,群鸦将栖未栖,即黄昏时分,点明时间。群鸦将栖未栖,正是栖处尚未选定,啼叫最为烦乱之时,由此引出下句“归飞哑哑枝上啼”的具体描述。两句意为,入秋后的黄昏时分,归栖的群鸦在城的偏僻处的林梢头低飞盘旋,不住地哑哑啼叫。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含情。试想,又是秋天,又是城边,又是黄昏时分,又是群鸦啼叫,该是何等萧瑟、冷落、暗淡而又惹人烦躁的情景啊!——由此,也就为将要出场的诗中主人公敷设了特定的活动背景,渲染了典型的环境气氛。
接下来两句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活用典故,引出了诗中主人公。“机中”句明其思妇身分,是由庾信 《乌夜啼》“织锦秦川窦氏妻”一句巧加点化而成。只须稍加留心,便可发现,庾信的诗句是把人物局限为苻秦时窦滔的妻子苏蕙了。据《晋书·列女传》 的记载,窦滔原为秦州刺史,后被苻坚放逐流沙,其妻苏蕙思念他,就在锦缎上织成回文旋图诗二百多首寄给他,纵横反复读之,皆成章句。这无疑是庾信诗句的出典处。而李白的诗句则并不明确坐实到具体人,“秦川女” 已经成了一种泛称,这样写,不仅扩充了诗句的内容蕴含量,而且加强了表达的现实针对性。李白写此诗时,当在天宝年间。当时,唐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对此,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伟大诗人李白,理所当然地会在自己的诗篇中有所反映。其实,这里的“秦川女”,是包括了玄宗朝关中一带众多的、丈夫被迫参加开边战争而久久不归的思妇在内的。“碧纱”句显其哀怨表现。“碧纱如烟”,出于视觉;“隔窗语”,来自听觉。耐人寻味的,是二者均不作工细的描述,真切的交代,而只让人在暮色茫茫中,透过如烟似雾的绿色窗纱,依稀仿佛地窥得她那孤苦零丁的身影,隐约断续地听到她那喃喃自语的话音。这样写,既保证了不枝不蔓,把读者的注意力及时引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又便于造成一种朦胧的意象,给读者留出联想的广阔天地,从而收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末两句“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通过典型细节的描绘,进一步揭示了诗中主人公的内心悲苦。“停梭”句侧重在点其举止。“停梭”,上承三句 “机中织锦”而来。她本在机中织锦,眼下却停梭不织了,由此见出她心事沉重。什么心事呢?“怅然忆远人”正好点破: 她回忆起远征不归的丈夫,悲痛太甚,以至无心织锦了。同时,“怅然忆远人” 也是对四句 “隔窗语” 的提醒——原来,她所喃喃自语的,正是对远征不归的丈夫的叨念啊。“独宿”句侧重在状其神情。天晚了,就寝了,却难以成眠,她回味着往昔夫妻团圆的恩爱,体验着如今空房独守的辛酸,百感交集,无法排解,只好把内心的悲苦化作不尽的泪水,滂沱大雨般地涌淌了。这里,诗人用他的生花妙笔稍作点染,就把诗中主人公——思妇的极端悲苦的内心世界裸露无余地展示于读者的面前。
总之,这首诗,仍用旧题而暗涉时事,篇幅虽小却内蕴丰满,的确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的胜境。对此,古今诗评家多有论述。如清乾隆年间成书的 《唐宋诗醇》 评此诗为“语浅意深,乐府本色也”。近代学者高步瀛明确指出 “此篇似讥明皇之开边”。而现今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唐诗选》 也说“诗虽写窦滔妻的悲苦,却不只是写历史故事,也有泛写唐代一般戍卒妻室的怨望情绪的意义”。均可谓中肯之论。从总体上看,李白此诗与杜甫的 《兵车行》 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李诗是诉诸概括式的抒情,而杜诗是诉诸具体性的叙事罢了。由此可见,李白天宝年间初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 《乌夜啼》 诸乐府,大为赞赏,送给他 “天上谪仙人”的雅号,并非偶然。
上一篇:李白《久别离》原文阅读|赏析
下一篇:李白《乌栖曲》原文阅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