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整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一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于刀枪剑戟之中的将军,面临的又是一场冲破敌军重重包围的浴血之战。在突围中,他机警果敢地射死敌军的首领,在敌军的一片慌乱中,乘虚而出,带着仅剩的千余骑人马杀出重围,凯旋而归。这就是李白在 《从军行》 中,精心刻画的这位败军之将威武不屈的不朽形象。
热情地讴歌一位败军之将,这不仅在李白诗中绝无仅有,即使在唐代浩瀚的诗海中也极少见到。郭茂倩 《乐府诗集》 收集 《从军行》 五六十首,绝大部分都是言“军旅苦辛之辞” (见 《乐府诗集》 引 《乐府解题》)。唯李白独树一帜。自古以来,“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胜者王侯,败者贼。”而这首诗能够不以成败论英雄,刻画出这位败军之将的勇武过人,豪气满怀,确也足见诗人的良苦用心、超俗的魄力和胆识。
首句中,诗人展示给我们的是这位将军身经百战的光辉经历。一个“碎”字,使得这些经历更形象,更感人。铁衣何以碎?一曰其经历的战事之多,再曰其经历的战争之严酷。使人如同见到他身着留下条条刀瘢箭痕的破碎的铠甲,在战场上骁勇无比的风采。透过那破碎的铠甲,我们似乎还看到那伤痕累累、身无完肤的躯体。这位杰出的将军,现在所面临的则是一个十分危急的困境,抑或是一场新的出生入死的严酷考验。这是与北方匈奴的一场殊死的战斗,城南自然是败兵的退路,然而,此时“城南已合数重围”。一个“围”字,已经十分严重,而这又不是一般的包围,是“重围”,是“数重围”,况且敌军早已完成了这个包围。可以说,这是一种全军覆没的绝境。寥寥数字已使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人们不由得暗暗地为这位将军捏一把汗,感到格外压抑。诗人极力渲染敌军的威势和战局的严峻,反衬出下文所表现出的这位将军勇武过人和不屈不挠的气势。“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此二句如同奇峰突起,一扫上句压抑的气氛,使人悟出这正是诗人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高妙。“呼延”是匈奴最显赫的贵族。“呼延将”,泛指匈奴军中的最重要的将领。诗人笔下的这位身处绝境的将军临危不乱,大智大勇,在突围中深知擒贼擒王的道理,射死敌军大将,于混乱之中杀出重围,绝路逢生。“独”与 “数重围” 相呼应。这位将军视敌军的重重包围如草篱,一员孤将便冲破了敌军的重围,敌军尽管有千军万马,终奈何他不得。然而,他并非是一介勇夫,而是一员出色的将领,一个 “领” 字,可见他率众突围,身先士卒而万死不辞的英雄气概。虽是精疲力竭的 “残兵”,但是,在这位将军的感染下,一个个一以当十,如下山猛虎,直插敌营。一个 “归”字,人们见到的不是仓惶逃窜的败兵,而是凯旋而归的英雄。
这仅仅是 “百战” 中的一战,从一战看百战,对 “百战沙场碎铁衣”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兵败,突围,往往是悲惨而又狼狈的,死人、流血、仓惶逃窜实属必然。而这首诗中,我们却看不到描写败仗的 “逃”、“散”、“死”、“伤”等字眼,人们没感到任何一点悲伤、凄惨的气氛。诗人运用传奇的笔法使这位英雄大有斩将搴旗之势,更有万夫不当之勇。这哪里是突围,分明是在穷追余寇,是一场主动的出击战。读罢全诗,这位叱咤风云,八面威风的英雄使人肃然起敬,给人以鼓舞。这场威武雄壮,惊天动地的突围之战使人激励振奋,令人惊叹不已。
这首诗短短二十八言,容量之大,立意之新,选材之异都极为难得。边塞题材在李白诗中不乏佳作,但 《从军行》 却以其独到的艺术魅力而出类拔萃,即使在边塞诗盛行的唐代,也应有其一席之位,因为它有异于所有的边塞诗。
上一篇:李白《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原文阅读|赏析
下一篇: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