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齐代诗人谢朓是个风流才子,他在出守为当时朝贵所求、风景甲东南的安徽宣城时,经常与文人墨客流连吟诵于青山绿水之间,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和文坛佳话。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作“谢宣城”。他曾在宣城郊外写诗送别范云的新亭,即被后人作为怀念他的一处名胜,命名为“谢公亭”。
李白这首诗一开始就点明了这一点。其中 “离别” 二字是指谢朓当年与即将赴任的零陵内史范云相别,作有 《新亭渚别范零陵》 诗一事。与谢脁气质相仿的李白在几百年后旧地重游,不禁触景生情,赋诗相吊。诗的首联是全篇的主干和浓缩,尤其是“风景每生愁”五字,高度概括并提挈了全诗的内容。从表面上看,诗的二、三联就“风景” 二字落笔,前者以碧空中高悬的一轮明月和山谷间流淌的潺潺溪水,衬托、渲染了宴散人去后的冷静与寂静。这里的“客散”,自然有谢朓曾在此送别范云之意,但也不妨理解为包括谢朓在内的、意义更深的 “人生过客”。而曾经以秀色招徕过这些风流才子的山山水水,如今却显得空旷、孤寂,一种好景难久、人去景在的深沉哀惋从句中隐隐透出,读来令人怅然。后者对这种景色和气氛的渲染由远及近,逐层加强。池边的鲜花在春风中映着朝阳片片绽放,窗外的翠竹在秋夜中瑟瑟作响,景色虽美,却无人观赏,大有虚设闲置之憾。诗人正是运用了这种空负良辰、徒对美景的描写手段,加强和加深了表面景物反复堆垛、生动刻画的内在意蕴。前人谓此诗“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王夫之 《唐诗评选》),即多少看到了蕴含在“池花” 和“窗竹”这些眼前景物背后,诗人对谢朓的缕缕情思。在这里,李白巧妙地利用了人与景物既分又合、既合又分的微妙关系,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努力造成一种强烈的感情氛围。所以末联“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恰到好处地将诗人前面面对谢亭景色所不断积存起来的怅然之情一语点破,从而在人与景的分合关系中又加入了今与古的断续关系,使全诗意境更加完美,情感愈见深挚。清人王夫之对此推崇备至,说“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同上)。这五字妙在既兜转了前面怀念古人的内容,同时又注入了今人对人生的感慨,具有极为丰富的哲理。换言之,诗人在作品中所抒写的 “离别” 和“愁”,不光是指当年谢朓与范云送别和由此产生的离愁,而且又是诗人与谢朓不能作同日游而产生的惆怅;不光是哀叹谢朓辞世后秀丽景色无人观赏,而且也是对自已去世后同样使山水孤寂的悲感。因此“长歌怀旧游”一句蕴含十分丰富,使人在读完全诗之后,仍有一种意犹未尽,感慨难已的感觉。
诗人李白为人豁达倜傥,醉心诗酒,沉溺山水,因而对历史上以山水诗著称的谢朓尤为赞赏。他在不少诗篇中都以空前的热情赞美了这位心仪已久的古人,所以他的“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决非一般的怀古之情,而大有失知己于百年之上的慨叹。此诗以写景为题而以抒情见胜,原因即在于此。
上一篇: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阅读|赏析
下一篇:李白《豫章行》原文阅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