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孝孺
举世皆宗李杜诗, 不知李杜更宗谁?
能探风雅无穷意, 始是乾坤绝妙词。
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立意警醒的七绝佳作,在有限的框架里,阐述了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哲理。
一、二句,巧妙设问。作者没有开门见山地点明诗旨,而是陈述了一个诗坛现象:唐宋以来,历代诗人如醉如痴地尊崇李白、杜甫,称其为“诗仙”、“诗圣”,视其创作成就为高不可及的顶峰。针对这一人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作者突发一同:你们如此尊崇李、杜,那么李、杜又尊崇谁呢?这一反诘,字字千钧,发聋振聩,令人震惊!李白的诗作“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题材丰富、多变,行文不拘一格;杜甫自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说明李、杜创作本无固定模式,既继承了前代诗歌的遗产,又有巨大的创新和发展。而世人盲目崇拜李、杜,只见皮毛,未见精髓,实在可悲可叹!这釜底抽薪地一问,暗含讽意,把“举世皆宗”现象的致命弱点反衬出来,答案也不言自明。
三、四句,作者宕开笔势,道出新见:诗歌创作,海阔天空,无穷无尽,为诗者不仅要从李、杜等前辈诗人的艺术遗产中汲取营养,更要大胆探索,务求创新,这样才可能挥洒出名篇佳制,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在作者的审美境界中,中国古代诗歌犹如连绵不绝的群峰,李、杜只是其中两座峭拔、雄伟的山峦,而更奇险、秀丽的山峰,还有待后辈诗人探求、攀援。
这首诗题为《谈诗》,却已远远超出诗论的范畴,涉及到广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没有继承,人类是无法发展的,但是失去创新的、墨守成规的继承,只是一种低级重复,毫不足取。尊崇前人,师法前人,绝非作茧自缚,而是站在巨人的肩头,超越和发展。这种思想并非方孝孺首创,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方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以后,清人赵翼的《论诗绝句》:“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又对这种观点作了更新的阐发。
上一篇:《调张籍·唐·韩愈》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贺新郎 九日·宋·刘克庄》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