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歌《无题※》原文与赏析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
泪洒崇陵噪暮鸦。
【注释】 鲁迅日记 1932年1月23日载:“午后为高良夫人写一小幅,句云: ‘血沃中原肥劲草……’。”
【析】 绝句这种诗体,篇幅小、容涵大。在唐代诗人手里,其局面已被拓展得相当可观。鲁迅的绝句,则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被时代赋予了一些新的色彩和光华。这首以名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传世的《无题》,似可视为鲁迅绝句的代表作。
以凝炼的文字烘染出笼罩全篇的沉郁悲愤的氛围,是这首绝句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色。“血沃中原”、“寒凝大地”,以深沉弘远的笔势,把读者带入沉郁悲愤的氛围之中。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中原千里,一望无垠;寒风从辽远的北方吹来,带来一片肃杀之气。然而,沃土深远的暖流却不断将热力传递给地表上的一切生命。于是,整个华复漠野上,草色青青,春花灿灿。你可以看到,那无数的小草,相互支撑着,面对寒流强劲地挺立起来。这精神,这情境,鼓舞了早春的使者即“春华”,一瞬间,由一二朵、三四朵、变成了一簇簇,一丛丛。花儿以它们浓烈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一路呼唤着春天,向着天边漫地涌去。当我们深入把握这两句诗的内涵时,越发感觉到这氛围烘染的准确性,以及这氛围强烈的历史震撼力。“血沃中原”之血,及中华民众、中华志士之心血、热血、鲜血。三十年代初的中国,仍然未能走到黑暗的尽头。漆一样黑的长夜,墨一般浓的阴云,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新的内忧外患,又在人民心灵上不断留下新的创伤。“九一八”以来,全国青年学生遭搜捕、被囚禁、被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血,血,全国到处在流血!这血浸透严寒的大地,这血使鲁迅悲愤不已。这血融入他的诗篇,恰同这血融入华夏大地。这血所浇灌的春华和劲草,正是鲁迅的希望之所在。“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这两句诗,由反语写实,过度到情境渲染,仍然以氛围的描写为归结。妙用反语,乃鲁迅笔法。“英雄”、“谋夫”者流,实有所指,“泪洒崇陵”,亦实有所指,自不待言。两句之妙,妙在“噪暮鸦”,古道西风,夕阳瘦马,萧萧暮鸦,江晚凄凉。国人以鸦噪为不详,鲁迅借向晚时的鸦噪烘染出一种凄楚的氛围,让读者在这氛围中去领会他对历史的反动者们前景的预见。
这首绝句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通过鲜明的对比,传达出诗句中强烈的情感潜流。就前面两句而言,“血沃中原” (敌人屠杀志士) 与 “肥劲草” (志士生机蓬勃)形成对比;“寒凝大地”(反动派镇压人民)与“发春华” (人民革命不断壮大) 形成对比。就全篇而言,“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人民)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反动统治者)形成对比。这对比之中,强烈流露出鲁迅对“劲草”、“春华”的爱和对“英雄”、“谋夫”的恨,使读者触摸到诗人强烈搏动的血脉——从全诗的第一个字起,到最后一个字止,有一股潜在的情感脉流在时起时伏,剧烈跳荡。鲁迅的爱和恨,已经化作了浇灌诗句的血,在诗篇的字里行间流淌。
上一篇:鲁迅杂文《文艺的大众化》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鲁迅诗歌《无题①》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