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中丞①
司马台前列柏高②,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③,莫作胥山万里涛④。
①王中丞,王忬,字民应,王世贞之父。中丞,王忬曾任蓟辽总督、右都御史。明初设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汉之御史中丞。②司马,王忬曾官兵部右侍郎,古人亦以司马称兵部长官。列柏,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 ③属镂,剑名。吴王夫差曾赐伍子胥属镂自刎。 ④胥山,在江苏吴县西南。《史记》记伍子胥自刎前,曾怨恨吴王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吴王闻而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囊),泛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名曰胥山。一说吴王阖闾(夫差之父)时已有胥山。后人又传说伍子胥死后为涛神,常借素车白马出入波涛之中。两句意谓,王忬被杀,并非是世宗的意思,所以,王中丞不要像伍子胥那样,化作汹涌的怒涛。
幕府高临碣石开①,蓟门丹旐重徘徊②。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③。
①碣石,古山名,在河北昌黎西北。 ②蓟门,即蓟丘,故地在北京德胜门外。丹旐,丧礼中用的铭旌。 ③“沙场”二句,写王忬死后,英灵不灭,仿佛还见他从沙场上提铁骑而来。
【说明】 共八首,这是第二及第八首。
王忬起先很受世宗信重。嘉靖三十八年(1559),鞑靼部队将西入,却扬言朝东来,王忬立即引兵而东,鞑靼遂乘隙渡滦河而西,大掠遵化、蓟州等地,驻内地五日,京师震动。王忬在作战中,确有失策之处,因而为御史方辂所劾,刑部拟议戍边,世宗手批云:“诸将皆斩,主军令者顾得附轻典耶?”次年冬,斩于西市。则杀王忬原出世宗本人之意。穆宗即位,世贞、世懋兄弟伏阙讼冤,复故官。
《明史•王忬传》末,增加了王忬父子与严嵩父子嫌隙的情节,“滦河变闻,遂得行其计”。意思是出于严嵩阴谋。支大纶对王忬极为钦重和体谅,但他评忬之死云:“华亭(指徐阶)乃予罪严嵩,至方秦桧之杀武穆,是以君子恶居下流。”谈迁亦云:“王中丞坐疆事死,非死严氏也。隆庆初,子世贞讼冤,归狱严氏。此家诉则然,岂定论哉?”(皆见《国榷》卷六十三)
严氏父子奸恶,事迹具在,但王忬之死,实由世宗。攀龙诗“属镂”二句,已含皮里阳秋之意,并起欲盖弥彰作用。他本意在痛惜王忬死非其罪,又不敢明责世宗,否则,何必要这样说呢?
上一篇:《唐寅》明代诗赏析
下一篇:《李东阳》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