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个太阳,
脾气真古怪,
犟象水牯牛,
不听补杰来安排。
他们图好玩,
他们图热闹,
一个约一个,
十二个一道,
同起又同落,
从东向西跑,
烤得大地上,
好比烈火烧。
牛崽晒死了,
马儿晒死了,
河水晒干了,
井水晒干了,
庄稼晒枯了,
麂鹿獐兔羊,
渴得满山跑。
人人呆在家,
又气心又慌;
个个都埋怨,
对着补杰讲:
“叫你造一对,
你要造六双,
太阳不听话,
世间遭祸殃! ”
补杰更冒火,
他对大家说:
“你们莫心焦,
也别埋怨我,
我要把太阳,
通通都射落! ”
补杰起得早,
“霍霍”磨大斧,
斧头亮晃晃,
上山砍樟树。
砍来樟木树,
做一张硬弓,
牛筋搓弓弦,
一拉响“嘣嘣”。
补杰不歇气,
“霍霍”磨篾刀,
上山砍金竹,
要把利箭造。
砍来金竹颠,
做十二支箭,
鸡毛插箭尾,
支支利又尖。
硬弓做好了,
利箭造成了,
补杰背弓箭,
爬上雷公坳。
坳上有棵大榕树,
榕树高高长齐天,
补杰挎弓箭,
爬到榕树颠,
等呀等呀等,
公鸡叫五遍,
太阳出来时,
连连发十箭。
箭头“嗖嗖”飞,
箭尾闪蓝电,
把十个太阳,
射落在天边。
补杰又张弓,
正要再发箭,
大家跑拢来,
轻言细语劝:
“不要再射罗,
留两个太阳,
让他照大地,
庄稼好生长。”
“补杰收弓箭,
心里仔细想:
“大家说得对。”
不再射太阳。
有一个太阳,
乖乖在天上,
听从补杰讲,
脾气不再犟,
早晨从东起,
晚上落西方。
有一个太阳,
吓得心发慌,
脚杆直抽筋,
走路打晃晃,
一跤跌下地,
落在牛滚凼,
浑身水淋淋,
脸色花又脏。
补杰走拢来,
双手抱太阳,
下得河里去,
帮他洗身上。
太阳洗干净,
又冰又无光,
补杰拿来犀牛毛,
再把他擦亮,
擦亮擦干净,
“虎虎”送到蓝天上。
这个太阳在天上,
他只发寒光,
赶不上太阳,
就变成月亮。
月亮很害羞,
白天不敢露脸庞,
只在夜晚忙赶路,
急急忙忙追太阳。
从此以后啊,
白天有太阳,
夜晚为月亮,
个个喜洋洋。
犁耙不生锈,
人人劳动在田庄;
纺车不结蜘蛛网,
姑娘纺织忙。
汛河搜集整理
——《布依族古歌叙事歌选》
古歌《十二个太阳》流传在布依族所住地区,为汛河根据贵州省荔波县覃米香、罗甸县黄米石念、安龙县坡脚乡李世民等布依族群众演唱的资料所整理。
它叙述传说中的布依族祖先补杰造日、月的故事。歌中说,古时候天地粘在一起,补杰用斧头砍开,用楠竹把它们撑开。但是天地初分,世间没有白天黑夜,人们无法劳作、生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补杰和大家商量造太阳,他挖来神仙土造了十二个太阳。原想要太阳们各行其事,为人类服务,但他们图好玩、贪热闹,同起同落,烤得大地如同烈火焚烧。接受大家要求,补杰射杀这些太阳,一连射落十个,剩下两,其中一个吓得跌入牛滚凼,补杰抢到河中洗涤,致使失去热量,成了月亮。
这里选录的,就是补杰射杀众太阳,最后留下一日一月造福人类的情节。
这些情节可划为十二太阳为害、造金箭、射太阳和保留一日一月四个部分。十二太阳为害部分交待补杰射太阳的原因。造金箭,歌唱补杰手工技艺的高超。其中一系列的动作刻划和“霍霍”、 “嘣嘣”等象声词的使用,把补杰刻划得麻利生动、技艺娴熟。射太阳,突出补杰的威武英勇。 “箭头‘嗖嗖’飞,箭尾闪蓝电”,这种声、光并作,给人以听觉、视觉多重感受的意象,很好地表现了补杰的精神与风姿。保留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情节尤为生动。保留太阳的部分采取的是衬托法,那个太阳“早晨从东起,晚上落西方”,不再倔犟,显示的是补杰的威力。另有一个太阳在补杰的威力面前心慌腿酸,跌入牛滚凼,补杰帮他洗去脏水,干净利索地送上蓝天,他失去热量遂成为月亮,而补杰的神通也于此可见。
这首古歌刻划的补杰无疑是布依族理想中的英雄,他造太阳、射太阳、布日月,刚烈威武,神通广大;但他使用的工具、制作工具的材料以及他整个安排天地日月的过程都是一般劳动者所熟知的,或者说都是世俗化的。他射杀太阳的弓箭是樟木,牛筋、金竹、鸡毛等日常可见之物所制,他替月亮洗涤脏水的材料也只是犀牛毛。朴朴实实,人皆可见,人皆可为。即是说,平凡的工具,劳动的人,成就了安排天地日月的奇勋。高尔基说过,“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持有某种劳动工具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师傅和同行。神是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苏联文学》1934年8月17日)同样,《十二个太阳》新奇但又很质朴的风格,也正是古代布依族劳动人民“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它所要歌唱的基本主题乃是劳动创造了世界。
上一篇:《创世记(节选)》原文|赏析
下一篇:《十二层天、十二层海(节选)》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