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经·鄘风》
在《诗经》中,一些著名的揭露性讽刺诗,如《新台》《墙有茨》《君子偕老》《相鼠》等,均集中在邶、鄘、卫三风中。武王灭殷后分殷都朝歌为三,北为邶、南为鄘、东为卫。周公东征平叛后,合并邶、鄘,统称卫国,封赐其弟康叔。因之,邶、鄘、卫三风,实际都是卫国的诗歌。而纵观“春秋”以来的卫国君主,则大多昏庸暴虐、荒淫腐朽,这就为上述诗歌的产生,提供了相应的现实土壤。《相鼠》是这一系列讽刺诗的最后一首,它的独特之处是,在思想内容和讽刺艺术上,达到了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
本诗的内容已超脱了对具体人、事的揭露,讽刺矛头直指向“人而无礼”的整个统治阶层。 “礼”是统治者制订出来用以控制被统治者的法条,然而就在制订者高唱礼义廉耻的同时,他们自己却肆无忌惮地干着寡廉鲜耻的不法勾当。人们看穿了统治者宣扬礼法的虚伪、欺骗实质,于是以歌谣为武器,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巧妙手法,无情地撕下了他们所披的“礼义”外衣,裸露出其“无礼”的丑恶本体。相:看。仪:法规。止:节止。遄:速。这里,诗人讽刺的视点,较之前几首来,可说是上升到了一个更为深刻的理性高度。也只有在深刻的理性思维基础上,诗人才能成功地运用以鼠起兴作比的手法,斥责无耻的统治者是一伙耗子不如的衣冠禽兽,诅咒他们“胡不遄死”,显示出了深恶痛绝的强烈义愤。
诗歌文笔辛辣犀利,节奏短促迫急,犹如一挺机枪,铿锵有声地给予卫国腐朽统治集团以狠命的射击。
上一篇:《相思病》原文|赏析
下一篇:《看星》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