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关雎》原文与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此诗是写男恋女之情,即写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爱慕。她采荇菜的窈窕形象,使男子寤寐不忘,一心设想能和她结为幸福的婚姻。
首章前两句是诗人就所见起兴兼作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雌雄之鸟相与和鸣之声。“洲”,水中央的陆地。由于诗人见到一对对雎鸠雌雄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所以便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容貌美好貌。“淑”,即品德善良。“君子”,在 《诗经》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妻子对丈夫的敬称,一是对贵族男子的称呼。此用第二义。“好逑”,好的配偶。诗人联想到这姿容美好、品德善良的姑娘正是君子的好配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全篇之纲,用以统摄全篇。
次章的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是承 “关关雎鸠”而来的。“荇菜”,是一种水生野菜,根生水底,茎在水中,叶圆形,浮在水面,茎叶嫩脆可食。“流之”,顺水之流而采取之。这是以女子采荇菜起兴,以引起下文。女子顺水流左右采荇菜的优美形象引起君子的爱慕:“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他不论睡着醒着,每时每刻都在追求这美丽善良的姑娘。“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全篇都在表现君子对女子的不断追求。在“求之不得”的时候,便“寤寐思服”,无论是睡着或是醒着,每时每刻都在思念她。苦思之中,竟“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哉悠哉”,犹 “悠悠”,就是长。指思念绵绵不断。“辗转反侧”朱熹云: “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者,转之留; 皆卧不安席之意。”( 《诗集传》)可见,诗人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君子追求女子而不得的焦虑形象和精神状态。
尽管君子处于追求女子而不可得的忧思焦虑之中,但他并未放弃对她的追求,在末章中竟想象在求得女子结婚以后的亲爱美满情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友”,亲爱。以弹琴鼓瑟跟她亲爱和乐地在一起。又想象: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以敲钟打鼓和她同乐。或云:钟鼓指结婚时奏乐。非是。古代婚礼,既不贺,也不奏乐。钟鼓是统治阶级举行祭礼时所常用的乐器。此以 “钟鼓乐之”,言无时无刻不与她共乐也。
全篇描写出君子对女子的思念与追求的过程,表现其求之不得的焦虑,以及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最能体现全诗的关键在于次章后四句。正如姚际恒云: “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 ‘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 ‘友’、‘乐’ 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 ‘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 《诗经通论》) 此评可谓卓见。
此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如用雎鸠和鸣比喻淑女之宜配君子,以“在河之洲”的幽静环境来烘托这对男女青年的高尚情感。又如,用三次重复“参差荇菜”二句以暗喻男子对女子的专心致志、谆谆追求。这种比兴的运用,可使理想形象化,造成意境,引人入胜,产生余意无穷的效果。
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这既表现在双声叠韵,又表现在韵脚富有变化。借双声叠韵的连绵字的运用,既增加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又增加了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雎鸠”、“之洲”、“参差”,都是双声; “窈窕”、“淑女”,都是叠韵; “关关”、“辗转”,都是双声兼叠韵。如用 “辗转”一词修饰动作“反侧”( “辗转反侧”);用 “窈窕”一词描摹形象 “淑女”( “窈窕淑女”);用 “参差”一词描写景物 “荇菜”( “参差荇菜”); 无不生动逼真。双声叠韵原是汉语的特点及音乐的要求,此诗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韵脚,此诗三章,四次换韵,首章 “鸠”、“洲”、“逑”为韵; 二章 “流”、“求”为韵,又 “得”、“服’、“侧”为韵;三章 “采”、“友”为韵,“芼”、“乐”为韵;用韵富有变化。诗句中多用双声叠韵,句末又运用多变的韵脚,使原来容易流于板滞的四言诗,形成缓急抑扬的音乐美,宜于吟咏、歌唱,从而加强了情思的抒发。
此诗,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也体现了 《诗经》的主要特点。
上一篇:《唐代民歌·倾杯乐》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秦汉民歌·艳歌行二首·其一》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