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晨风》原文与赏析
鴥彼晨风, 郁彼北林。未见君子, 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此诗写女主人公因其丈夫外出迟迟不归而产生的思念与哀怨之情。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首章以晨风与北林起兴。诗人看见晨风展开双翅急速地飞回密茂的北林,触景生情,便联想到自己的丈夫外出迟迟不归,其忧思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感叹: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君子,在此是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平日夫妇间的深情厚爱,使她永远不相忘,对他无时无刻不惦念在心头,思夫心切,难免心下生疑:丈夫离家久不归,莫非已经忘旧,而另有新欢。因此在忧思之中又发出怨愤: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犹言,一点也不想着我,将我全忘了。因此,她怎能不为此而怨愤呢。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次章以栎树与六駮树起兴。在诗人看来,栎树长在山上,六駮树长在湿地,这是栎树六駮各归其所,山上湿地各所拥有。因此她由此联想到:我的丈夫却久离迟迟不归,使我孤独一人,无人依傍。这就必然使她感到愁苦难解: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此言,我久不见丈夫,因忧思所得的心病是什么药都治不愈的。言外之意是心病终须心药医,只有丈夫回来欢聚一起,方可解除这心病,心花怒放,消除愁苦。可是当她想到:丈夫可能仍旧不会回来时,便又发出无奈的哀叹:“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末章以棣树与檖树起兴。言棣树长在山上,檖树长在湿地,使山上湿地拥有棣檖,而我的丈夫却久离不归,使我孑然一身,无伴相依。“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因为忧思而终不得欢聚,痛苦至极,就像酒醉般地昏昏沉沉。至此,还怎么说丈夫没有把我完全忘掉呢!
本篇限于篇幅,为侧重于细致地抒发情思与表现心理活动,并未交代出丈夫因何事远行,未反映出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更未叙写出她的身分地位与具体的行动。但这并不影响诗的感染力,相反,通过这种不定的结构与反复咏叹忧思与表现心理活动,倒增加了诗的感情容量,增加读者想象的空间,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诗中细致地刻画出来诗人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诗人目睹眼前的 “晨风”、“北林”、“苞栎”、“六駮”、“苞棣”、“树檖”等习见的山间、湿地的自然景物,便触景生情。由鸟树各归其所,山间、湿地各拥有鸟树覆盖,联想到丈夫远离久不归,自己无伴相依。此时,平静的心境便产生了波澜,忧虑之情便随之产生。忧虑之情经过发展便产生女性的猜忌: 他是否有负旧情,已把我忘掉了呢?至此,便由忧而怨。从“忘我实多”的感叹中,已流露出她对可能被遗弃的绝望。可见她的心理经过曲折、复杂的变化发展过程。即由平静而感物,而忧虑,而怨恨,而绝望。当感情发展到最高潮“忘我实多”,一章便戛然而止。然而词尽意未尽,让读者凭着想象去领略。这正是诗的高妙手法。其所以能将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得如此细致逼真,就是因为她所写的是毫无造作的真情实感。这也正是民歌的可贵之处。
三章的感情又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犹如江水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于一浪。后一章感情总比前一章深厚而激烈。如由 “忧心钦钦”而到 “忧心靡乐”,再到“忧心如醉”。“忧心钦钦”,是并非极强烈的一般忧虑不忘; “忧心靡乐”,则已经积忧虑成病,并非医药所能治疗; “忧心如醉”,其忧虑则已发展到心神昏迷、身体困顿,茫然无所知觉的异常状态,犹如陷于醉乡。每章的感情由平静而至绝望;全诗的感情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形成纵横交错,回旋往复,叠章吟咏,将诗人曲折而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手法更为绝妙。
上一篇:《明代民歌·时尚急催玉(青山在)》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月出》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