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月出》原文与赏析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也是一首情诗。写诗人在月下遇到一个美丽的女子,由衷地赞美和热烈地追求她。
诗共三章,每章首句皆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女子容色之美,第三句写她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因思慕她而心忧不能自宁。
各章的起兴为“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皎,洁白光明。皓,义同皎。照,在此作形容词用,言月亮的光明。月亮在广阔的大自然景物中,为人人所喜爱。在夜幕降临人间,人们无不向往渴望它的出现,当它在高空冉冉升起时,人们无不为之欢欣。它以其皎洁柔和的光,给人们带来了良辰美景,它照亮了黑暗的大地,爱抚着夜间所有的人们。由于人们对它的喜爱,而为它编织了许多极富浪漫色彩的美丽神话,诗人正是用这一自然美景为起兴,从而描绘出一轮明月图。这不是一般的起兴,而是兴兼比。正如 《郑笺》云: “喻妇人有美色之白皙。”即用皎洁的月亮比喻美丽的姑娘“肤如凝脂”般美丽。不止用皎洁的月亮比喻女子容貌之美,而且用以比喻女子心灵之纯洁。
接着引出第二句 “佼人僚兮”、 “佼人懰兮”、“佼人燎兮”。 佼, 同姣,美人也。僚,通燎, 美好貌。 懰, 亦美好貌。燎, 明亮之意, 言美人为月光所照。一说娇美。这三句,都是写女子容色之美。可见,这里的月亮又不是一般的兴而比,而是诗人特意把美人安排在月光之下,以构成优美的意境,使月光和美女相互映衬,使月色下的美女更显得纯洁美丽而多姿多彩。像这种将美女安排在特定的环境中,让美人在月光衬托下,显得更美丽动人,以构成立体画面,构成优美的意境,是《诗经》极高的表现手法之一。
在描写了女子容貌美之后,又进一步描写她行动姿态之美: “舒窈纠兮”、“舒懮受兮”、“舒夭绍兮”。“舒”,徐也。此指女子举止舒缓。窈纠,舒迟之容姿。懮受, 义同 “窈纠”, 在后人看来, “妇人行步贵在舒缓”( 《郑笺》),所以才用具有舒缓安闲含义的 “舒”、“窈纠”、“懮受”一类的词来形容她行动姿态之美。夭绍,轻盈多姿貌。在后人看来,妇人行步又贵在纤柔轻飘,所以才用具有轻盈多姿含义的 “夭绍”一词来形容她行动姿态之美。
容色与行动姿态如此无与伦比的美女,深深地打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倾心爱恋。然而,其爱慕追求却难得成功,她正如高空的明月一般高攀不得,可望而不可即,“思而不见则忧”( 《郑笺》)。他只有“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了,皆为愁而不安也。三章末三句充分表现了诗人爱慕追求美人而不可得的痛苦和忧伤。
诗中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即,不止用明月作比,还采用了“从幻想虚神著笔”,描绘出 “其仙姿摇曳,若隐若现,不可端倪”(陈子展 《诗经直觧》)的身影,与朦胧的月色构成迷离缥缈具有神秘色彩的境界,从而更增加了诗人对美人的思慕之情。正如清代陈启源所说: “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悦慕益至。” ( 《毛诗稽古篇·附录》)
此诗三章采用民歌的复沓形式,中间只换用几个含义基本相同的词,就描绘出月下栩栩如生的美人形象。三章每句皆用 “兮”字作尾声,以“皎”、“皓”、 “照”为韵, 以“僚”、 “懰”、“燎”为韵, 以 “悄”、 “慅”、“惨”为韵。“窈纠”、“懮受”、“夭绍”又为双声叠韵,读之铿锵悦耳。这种用句和用韵方法在三百篇中并不多见。后世诗人多受其影响。清代方玉润则说:“且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并非实有所遇,盖巫山、洛水之滥觞也。”(《诗经原始》)指出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的写作就曾受其影响。
此诗,不仅是《陈风》中的杰作,也是三百篇中的上品。
上一篇:《先秦民歌·晨风》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柏舟》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