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民歌·西洲曲》原文与赏析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民歌收集在《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主要写一个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通篇写的是离情别绪:从与情人相会之地,折梅赠人,伯劳鸟鸣叫,触景生情,无不沉浸在回忆、想念、盼望和等待之中。最后,她幻想能在梦中重现当年在西洲与情人欢会的景象,情意绵绵,耐人寻味。
西洲,为诗中女子与情人相会的地方,其确凿地址不详。据唐温庭筠《西洲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的诗句推测,可能是武昌附近的一个地名。
诗一开始,便将一幅少女折梅赠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她徘徊在梅树之下,手里拿着折下的梅枝,想到与情人在此处相聚的幸福时刻,沉浸在无比的快乐和甜蜜之中。接着,点出少女的仪容。她身着杏子红的单衫,一头鸦雏色的秀发,在梅花的映衬下,亭亭玉立,十分动人。她住在江南,而情郎住在江北,他们离得并不算远,只有两桨的距离。但自那次相会后,再也没有见面。是什么原因没有见面?诗中并未交代,但这次相会却给姑娘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使她终生难忘。
接下来,便是少女同情郎那段难分难舍的相会的回忆:仲夏季节,日暮时分,单栖的伯劳鸟落在少女门前的乌桕树上,她顿生凄凉、孤寂之感,不由思念起情郎。她仿佛听到了情郎的脚步声,便迫不及待地开门远望,以致“门中露翠钿”。但是,“开门郎不至”,这对思念极深的姑娘来说,不能不算是个小小的打击。下面诗中用“采莲”、“莲子”等双关语来表示姑娘对爱情的追求。这段关于对采莲生动细致的刻画,委婉、巧妙地揭示出女主人公爱莲实爱郎,见莲如见郎的内心世界。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以下十句,进一步表现了姑娘对情郎的思念。忆郎郎不至,只有让飞鸿捎去爱情的信息;平地望不到,又 “望郎上青楼”,而结果虽望穿秋水,仍然是“鸿飞满西洲”。她痴情地终日徘徊在青楼之上,把栏杆倚遍,盼望情人归来。但是,目力所及,天际高远,秋夜像大海,水天相接,浩渺无边,绿波摇荡,一片清空,哪里又有情郎的影子?
最后四句写男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化作海水似的悠悠梦境。女主人公从自己的相思联想到情郎对自己的相思; 由 “我”之愁,想到 “他”之愁,越是思得深、爱得切,就越盼望见到情郎,但是这种企盼又是无望的,那么,只能祈请“南风”帮忙,把梦吹到西洲,与情郎梦中相会。这个奇妙的结尾将姑娘的痴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余味无穷。
这首民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好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中的景物,有着江南水乡鲜明的地域特色,而这些景物的描写,又是为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抒发服务的。写荷塘、莲花,是为了写采莲之人;写女主人公的 “单衫”、“双鬓”、“翠钿”、“垂手”等,也是让人想象出女主人公的美貌。而这一切,都是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对情郎的爱恋和追求而进行的。此外,诗句音节整齐,韵律和谐,格调清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此诗是 “吴歌”、“西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代表作。
上一篇:《先秦民歌·褰裳》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雨中花·踏莎行》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