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 村中何事不消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 为点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 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 日落前山独倚门。
题曰“乱后逢村叟”,又作“时世行”,说照此诗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晚唐时期,战火不息,生灵涂炭,所谓“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秦妇吟》。诗人目睹苦难的现实,忧愤满怀,“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此诗就是通过描写一个孤独老人的悲惨命运,反映了那个动乱社会的一个侧面。
起句通过“经乱”、“衰翁”、“破村”几个富于感情色采的词的组合,一下子把人带进那个凄凉悲惨的社会:一个屡经战乱摧残,身体衰弱的龙钟老人,无依无靠地住在一个破败不堪的村子里。而“村中何事不消魂”则是沉痛地描述了其内心的痛苦。触目伤情,无限凄凉,故尔“消魂”。古人认为魂以守形,魂散则形毙。消魂则表示伤心之至。“何事”则概括了伤心范围之广,可以想象,家园的荒芜,失去亲人的悲愤,所有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不时叩击老人的心怀,使老人悲慨不已。这一句承上启下,以下均写“消魂”之事。“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你看:那些军阀们为了修营建寨,把桑柘都砍光了。桑柘本是饲蚕之树,连这也不放过,则其它树木砍伐殆尽可想而知。而为了征兵打仗,村中的男子老老少少全部上了前线,一去而不返。“绝子孙”虽是夸张之言,但说明了兵役之重已弄得村里几无人烟。所谓“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韩偓诗句),说明这种现象在晚唐是普遍存在的。
颈联继续写消魂之因。由于战火摧残,田园已是荒芜不堪;由于兵役不绝,村中已是人烟稀少。这样的现状正是令人辛酸万分,可是统治者不但不体恤百姓,反而变本加厉地征收赋税。“还似平宁征赋税”就道出了这一现象。而“未尝州县略安存”则说明了这一现象之普遍,不仅是衰翁所在的村庄,而且是各地均受其害。“略安存”说明连些许的安存都没有,这不啻是一座人间地狱。
尾联是通过描绘一幅具体形象来展示出兵荒马乱的景象的。“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西山独倚门。”“鸡犬星散”说明在这兵荒马乱的社会里,连鸡犬都不得安宁,则人的境况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由于战争,村中空荡无人,连这些家禽都无人饲养了。而“日落西山”正是唐王朝没落的一个象征。这位孤零零的老人,倚门怅望,看到的感到的都是“何事不伤魂”,不知不觉间,太阳从西山上一步步地往下沉,又是一个黄昏降临……。王维《渭川田家》诗中是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可是在此诗中的老翁眼里却是一切都没有了,既无人归,也无牛羊回,既听不到牧童的笛声,又看不到依依的炊烟。在此现象背后,含蕴着多少感慨,也就不言自明了。
全诗以村叟为代言人,真实地展现了一幅晚唐时代悲惨的人生画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诗的语言来看,简炼概括,浅近易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七月·《诗经·豳风》》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伐檀·《诗经·魏风》》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