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何景明·津市打鱼歌》原文赏析
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鲅鲅收百万。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江边酒楼燕估客,割鬐斫鲙不论百。楚姬玉手挥霜刀,雪花错落金盘高。邻家思妇清晨起,买得兰江一双鲤。簁簁红尾三尺长,操刀具案不忍伤。呼童放鲤潎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
在诗中直接描绘渔乡生活,是前人较少触及的题材,尽管唐代诗人柳宗元、张志和等也有以渔翁为描写对象的名篇,但他们笔下的 “渔翁”,或浩歌于青山绿水之间,或独钓于冰雪寒江之上,或陶醉于和风细雨之中,都有一种脱凡绝俗,超然物外的情趣,具有文人雅士的气质和风采,是诗化了,幻化了的艺术形象,而并非真正的渔人。至于能在诗中通过描绘渔家生活来展示渔乡风情的篇章,更属罕见。何景明的《津市打鱼歌》恰好在这个方面有所创新,它以民歌的天然韵致和清秀通俗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广阔细致,丰富多彩的渔乡风情图。“津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澧水下游,向南直通洞庭湖水域,是河网密布,盛产鱼米的南国水乡。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每六句为一个层次,分别描绘了江上捕鱼,江楼宴饮,思妇寄书三个互相关联的场面,连缀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总体风俗画。作者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得有条不紊。
“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鲅鲅收百万。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前六句细腻地描写了活跃在浩淼清江上的捕鱼群体: 大船落帆收网,满载而归,系缆江边,满舱银鳞闪跃,鱼儿不时跃起,发出鲅鲅(bo)声响。小船轻快灵活,飘荡在江中穿行如梭,频频撒网。连以耕种为业的农夫也因久居水边,学会了用竹子编成各种捕鱼设置,跃跃欲试。
江上捕鱼的场景如画,热闹非凡,虚实、动静、声色都配合得非常得体。大船、小船捕鱼为实,农夫设网为虚;大船系缆,静中有动;小船如梭,满江飞动。何诗擅长设色点染,这几句话虽然没有明写时间,但从“系江岸”和下文中的“夜来”推断,当在夕阳西下之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碧波、白帆、银鳞、红日,色彩鲜明,美不胜收。桨声、水声、抛网声、鱼跃声,此起彼落,连成一片,给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
“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江边酒楼燕估客,割鬐斫鲙不论百。楚姬玉手挥霜刀,雪花错落金盘高。”前两句承前启后,是联系捕鱼和宴饮两个场面的细节。夜来江水暴涨,淹没了江河沙滩,鱼戏新水,连翩涌来。于是,渔乡到处响起了叫卖鲜鱼的声音。读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陆游诗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不管何诗是否从此化出,但二者比较,陆句明丽而清雅,何句素淡而通俗,各得其妙,均属好诗。然后,作者集中笔墨描绘江边酒楼上宴饮的奢华,“燕估客”即来自明都城燕京的客商,他们腰缠万贯,不论价格昂贵,尽情地享用鲜鱼烹成的各种美味佳肴。古代诗人常通过渲染食品的精美和食具的珍贵去表现宴会的奢侈、阔绰,以示嘲讽之意。如杜甫《丽人行》中的“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白居易《轻肥》中的“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何诗则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楚姬切鲙的传神细节,更富有艺术魅力。“楚姬”,指酒楼上的南方女子,她那洁白如玉的素手熟练地挥动着寒光闪闪的利刀,细如丝缕的鱼肉像雪花飘舞,参差错落地在黄金盘上高高堆起。玉手金盘,相映生辉,伊人倩影,依稀可见。不仅写出了菜肴的精美无比,而且也为江楼宴饮的场面添姿生色。
《明诗评选》中曾批评何景明的诗“冲喉直撞”,缺少含蕴,以上诗句却并无此弊。渔人捕鱼受尽辛苦,而享用鱼宴的却是京城富商,这种现象的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作者不像张籍在《野老歌》中用“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直接道破讥讽,而是暗含在场面描写中,任其自然流露。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京城客商那意气骄盈、得意忘形的神态和豪奢淫靡的生活。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讥讽之意,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厚,更耐人寻味。
“邻家思妇清晨起,买得兰江一双鲤。簁簁(xi)红尾三尺长,操刀具案不忍伤。呼童放鲤潎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前面写了京城客商江楼饮宴,寻欢作乐,但他们家中未尝没有望眼欲穿的楼头思妇,所以作者又信笔写下了津市的思妇寄书,收到了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这六句借鉴了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着重刻画邻家思妇的心理活动。她清晨即起,喜滋滋地买回一对鲜活乱跳,红尾湿润的兰江大红鲤鱼。“兰江”,在今浙江省中部,是钱塘江自兰溪至建德具梅城段的别称,其间盛产鲤鱼,戴叔伦诗所谓“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兰江与津市相距甚远,可能思妇的丈夫客居于兰江一带。当思妇把鲤鱼放在案上,准备下刀的时候,忽又踌躇再三,终于让小童将鲤鱼放回清波急流之中,希望鲤鱼能寄书信给远方的丈夫。鱼雁无凭,难遂人愿,托鱼捎书,全是思妇自作宽解,无限相思之情就在这一合情而不合理的举动中不了了之。这一段描摹思妇刹那间的感情波澜,起伏变化,细致入微,情味既厚且醇,意蕴深曲不露,给人留下了更多吟味的余地。
何景明的诗宪章少陵,早成定论,但他又有意识地去学习初唐四杰,以其“往往可歌”的音节韵律,补充杜诗“调失流转”的不足。这首《津市打鱼歌》正体现了他在此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所以,全诗在通过运用场面描绘、细节刻画、透视心灵来展示渔乡风情的同时又注重音节和谐,比喻通俗,用语本色,叠字层出,颇具有民歌的风神韵致,并统一于秀朗俊逸的主导风格之中,情趣天然,清新可读。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说: “《津市打鱼》诸篇,深得少陵之髓,特以秀色掩之耳。”恰恰道出了何景明这篇歌行在思想、艺术上的继承和创新。
上一篇:古诗《陈沆·河南道上乐府四章》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归有光·海上纪事(录三)》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