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洪亮吉·宗忠简祠》原文赏析
六百年来气不磨,江干遗庙郁嵯峨。迎门九派东归海,卧榻三呼北渡河。梦里铜驼余涕泪,望中铁骑敢经过?刘琨祖逖应同传,未了忠心尚枕戈。
宗忠简祠,在江苏镇江市。宗忠简,即北宋抗金名将宗泽。靖康元年(1126),他募集义勇,抗击金兵,曾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金人惮其威望,呼为“宗爷爷”。他的抗金大计为投降派所阻,忧愤成疾,临死时还接连三次呼喊渡河,卒谥“忠简”。这首诗,以瞻仰宗泽遗庙而缅怀了他一生抗金的业绩,歌颂了他至死不忘恢复国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的首联写宗泽遗庙的巍峨壮丽和宗泽爱国精神的永垂不朽。“六百年”是指宗泽出生距作者的时代约为六百年,尽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宗泽那种爱国抗金之“气”却不能磨灭,后人为纪念他而修筑的祠庙依然壮观宏丽,高高地矗立于长江岸边。“其人虽已灭,千古有余情”。祠庙六百年仍然嵯蛾壮观,这当然全靠后世代代修葺,这里,一个世世受人景仰膜拜的民族英雄形象可谓呼之欲出了。
颔联和颈联是诗人对宗泽一生战斗生涯和至死不忘恢复疆土大业的概括描写。先写祠庙面临长江,以长江支流众多而最终东流归海的眼前实景,联想起整个中华民族也终究会四海一统,八方共域。从宋至清,虽然六百年间朝代更迭,但最终还是分久必合。诗人生活的乾隆时代,是多种民族共存的大一统封建帝国。由此诗人想到,宗泽的一生志在恢复,至死不忘北伐,甚至临终之际还在卧榻上三呼北渡黄河,这种爱国精神实在感人至深。诗人在此似在以长江九派归海告慰烈士:中华民族终归要统一。宗泽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者,但又有别于一般空有爱国抱负的书生,他之爱国,是以其金戈铁马的实绩而彪炳于史册的,在国家破败,金瓯残缺之际,他有深广的忧愤,也有奋勇杀敌的实际行动。诗的颔联用两个典故表现了这层意思。“梦里铜驼余涕泪”,事见《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见,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这个典故用以指宗泽对国家危亡的关切和对投降派误国的痛心。“望中铁骑敢经过”,用宗泽任东京留守,金人惮其威望事。“铁骑”是指善于骑马射箭的金兵,“敢经过”就是不敢经过。宗泽为将,金兵不敢复犯东京。以上两联,连用三个典故,十分典型而具体地表现出宗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能征善战的功绩,可以说是对这位民族英雄一生最好的总结。
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宗泽只不过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个最优秀者中的一员。在我们民族辉煌的史册上,还有许多如宗泽一样的杰出人物,他们都以其高尚的爱国情操赢得了世世代代人民的敬仰。其中特别是那些在国难当头、民族分裂的非常时期而奋起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更值得人们永远怀念。西晋时代的刘琨、祖逖,少年时即胸怀大志,相邀闻鸡起舞,当他们在捍卫北方边疆,与当时的异族统治者作战时,都曾有过可歌可泣的事迹。祖逖渡江击楫,发誓“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于是大破石勒兵。刘琨闻听祖逖打了胜仗,与亲故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叛逆,常恐祖生先我着鞭。”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们在生前忠心未了之时,一个是不清中原就不回渡长江,一个是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奔赴前线杀敌。《晋书》把他们归为一传确实是应该的。而宗忠简呢?当然也毫无疑义地属于刘琨、祖逖一样的爱国志士了。诗的尾联,用刘琨、祖逖的典故,将宗泽以比二人,这自然是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由衷赞叹和最高评价了。
这一首诗,大气凛然磅礴,充满激越清刚之气。它歌颂了宗泽和历史上所有的杰出的爱国人物。全诗八句中有五句用典,既形象鲜明具体,又毫不晦涩难懂。这首诗虽然主要是写宗泽一生的戎马经历和爱国事迹,但由于诗人用了历史人物与之参照比较,它就成了一张中华民族的爱国历史人物谱,供我们这些后世的读者浏览、游历展望和瞻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一部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上一篇:古诗《李俊民·姚子昂画马》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王偁·宿巴陵闻笛》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