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倪瓒·对酒》原文赏析
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远水白云度,晴天孤鹤还。虚亭映苔竹,聊此息跻攀。坐久日已夕,春鸟声关关。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作者在松林间相对饮酒时的所见所感,风景优美动人,诗意清新恬淡,语言流畅自然,这是倪瓒颇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
诗题是《对酒》,饮酒的显然是两个人,一个是作者自己,另一个当然是与他志趣相投的朋友。开始两句用倒装笔法,交待了饮酒的地点、环境和行动。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他们选择了山上的松林,相对而饮。与第三句“虚亭”联系起来看,他们是坐在“长松间”的亭子里,周围是高大的松树,枝柯相交,浓荫蔽日,这是多么幽静而又雅洁的所在!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这样的环境相对举杯,是何等无拘无束,悠然自得,一定是两人对坐,“一杯一杯复一杯”了。他们乘着酒兴,开怀赋诗,然后把新诗写到亭边的石壁上,在醉墨淋漓中留下日后的纪念,这又是何等富有雅兴的行为!开篇两句,作者以形象、精练之笔,把人物、行动和环境交融在一起,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把对酒表现得情趣盎然,十分动人。
然而,以下六句,作者却不再写“对酒”了,而是在收纵变化中,写在亭中见到的清新明丽的春景。这原因,一是开始两句已经把对酒的主要活动交待清楚了,无须胶着题目,再作冗赘描写;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这才是本诗所要突出的重点。因而,作者在开始淡扫一笔之后,就立即掉开笔锋,以较为细致之笔,来描画那眼前迷人的风光。
“远水”两句,先是一纵,把视线从“长松间”转向远处、高处。从亭子里穿过长松望去,远处无边的春水一片碧绿,其中倒映着悠悠飘浮的白云;在晴朗的蓝天中,一只白鹤正从远处飘然飞还。这两句,远水共晴天相映,白云与孤鹤齐飞,是一幅多么开阔、淡远的画图! 接下来两句,作者又巧妙地从上句的 “还” 字,把描写的笔触收回到亭子中。“虚亭”有两层意思: 一是言其高,仿佛亭子是在虚空之中; 二是亭子四面无壁,周围的景物可以直视无碍,似乎亭子已然不复存在,而与风景融而为一了。那满地青苔和万竿修竹,一齐映入“虚亭”,作者不禁为这无边的绿色而陶醉,感到心满意足,于是发出了 “聊此息跻攀” 的感叹。这里的风光如此美好,还要再往哪里去攀登呢?还是在这里歇息的好。从最后两句看,作者的确没有再“跻攀” 了,他们一直在“长松间”,在“虚亭里”,坐到太阳西斜,那夕阳的余晖返照在松林的青苔上,抹上了一层朦胧、幽美的色彩,这里的景色变得更加美好了。此时,投林的鸟儿纷纷从山外归来,“关关” (鸟叫声,语出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地鸣叫着,相呼相唤,共同寻找归宿之所。这两句显然是从陶渊明《饮酒》 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中化出,但却运化无迹,十分自然,蕴涵了丰厚的意味。全诗在这里自然结束,启人遐思。这六句既有对风景的描绘,又有作者的感叹,把写景与抒情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在描写中,有诉诸视觉的各种物象和色彩,也有诉诸听觉的鸟声,描写得细致而又丰富。笔墨不断变化,远近高低,控纵有度。这一切,交织得如此和谐,它与整个诗的安闲、恬淡、清新的意境,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
这首五言古诗的形式十分精巧,乍一看来,好像是五言律诗。自然,由于它的平仄不合律诗的粘对原则,只能算是“五古”诗体。但是,在古诗中却掺进了近体诗的因素。首先是在诗中安排了一些合律的句子和基本合律的句子,例如 “远水” 二句合律,“题诗”二句和“虚亭”二句也基本合律,这样,读来在声情上就自然有一种律诗的精致感与和谐感。其次,开始四句,在词性的对偶上铢两悉称,十分工巧,因而使它更像律诗。这些,把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形式交叉融合,而形成一种非近非古、亦近亦古的新的样式,在自然质朴中不乏人工的精美,在雕刻锤琢中又有自然之态,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虽非独创,却也颇具新意。
上一篇:古诗《查慎行·寒夜次潘岷原韵》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黄景仁·将之京师杂别》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