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归庄·己丑元日》原文赏析
四年绝域度新正,此夕空将两目瞠。天下兴亡凭揲策,一身进退类悬旌。商君法令牛毛细,王莽征徭鱼尾頳。不信江南百万户,锄耰只向陇头耕。
这是一首充满反清思想的诗。作者归庄,系明末复社成员。参加过江南抗清起义,失败后,往来山泽间,野服终身。其诗多写家国之难,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
诗篇题为“己丑元日”。己丑,清顺治六年(1649),其时清人已基本统一中国,南明桂王尚在西南苦苦撑持。元日,元旦。由此可见,该诗的写作时间是己丑年元旦。
岁值除旧布新之际,诗人缅想过去,展望未来,不禁思绪萦怀,感慨万千。
首句“四年绝域度新正”,是对过去四年抗清斗争生活的回顾。“绝域”,边远的地区。“新正”,元旦。“度”,过。1645年,清兵攻江南,作者和顾炎武起兵抗清,他们来往于边远地区,与清军巧妙周旋,奋勇阻击,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取得了一些胜利。无奈清军势力强大,自己力量弱小,虽苦战四年,终没有能赶走清军,光复大明。这不能不引起作者无限的怅恨。诗的第二句,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元旦之夜愤激不平的情态。“瞠”,瞪眼。既充满对清朝的满腔仇恨,又包含对自己不能实现推翻清朝统治的理想的恼怒。失意的情怀,使诗人愁苦不堪!
三、四两句,是诗人感叹明亡后不甘失败,然仍无所作为。“揲策”,抽取蓍草算吉凶,指卜卦。“悬旌”,悬挂着的旌旗。诗人率领民众坚持抗清斗争已达四年之久,可目的仍然不能达到。难道大明气数已绝,清廷有神灵庇护?难道古人的占卜问卦能决定天下的兴亡?难道一个人的命运如同随风飘扬的旗帜,变幻无常?所有这些,诗人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又不能断然否定。“天下兴亡凭揲策,一身进退类悬旌”,是诗人痛苦心声的吐露,是无可奈何的申诉。
清廷贵族统治中国,人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和剥削。“商君法令牛毛细,王莽征徭鱼尾頳”,借咏历史事实,揭露清王朝法令严苛,徭役繁重,人民疾苦。“商君”,商鞅,战国时代著名的改革家,思想以严刑峻法为核心,认为“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赏刑》),为秦孝公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令。杜甫《述古》诗曰:“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清统治者在开国之初,为了镇压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就承袭明律制定并颁布了大清律,大清律可以说是集历代刑法的大成。在大清律中,凡是被统治者认为“十恶”的,包括“谋反”(企图推翻清王朝)、“谋大逆”(谋毁皇帝的宗庙、宫阙)、“不义”(杀本地的长官)都一律处以极刑;人民的集会结社、聚众罢市、喧闹公堂、编定或歌唱违禁的词曲以及一切有碍封建统治的言论和行动皆不许可。法令之细,实如牛毛! 王莽,西汉末年权臣,篡位后建立新朝,政治黑暗残暴。所以,诗人用“鱼尾”来比喻人民在王莽统治下的劳苦。鱼尾頳,鱼尾赤色。《诗·周南·汝坟》,“鲂鱼頳尾”。《注》: “鱼劳则尾赤。”后来即以 “頳尾”、“鱼尾頳”比喻人民困于虐政。诗人以商鞅法令的严酷,王莽徭役的繁重,揭露了清朝黑暗残暴的统治; 同时,又寄寓于了自己胸中的微旨。商鞅虽以严法著称,但最后作法自毙,车裂而死;王莽虽篡汉自立,横征暴敛,但国祚不昌,很快便在农民的无情打击下彻底崩溃。明王朝虽然暂时被清朝代替,但清朝的国运也是不会长久的!
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江南人民的殷切期望。他坚信,江南百万民众,一定不会只埋头耕种,而不拿起锄耰作坚决的反抗。“耰”,古代平土农具。贾谊《过秦论》说秦末农民拿了“锄耰棘矜(戟柄)”起来抗秦。“陇头”,指田间。陇,田埂。诗人在不成功面前,仍未绝望,希冀与江南人民群众一同抗清。这是何等可贵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作者以感情发展为脉络,将现实和历史相结合,抒发了堆积在胸中的复杂情怀,有对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惆怅之情,有对清王朝采取残酷统治的痛恨之情,也有对江南人民抗清斗争充满信心的期望之情,而主旋律就是推翻清政府。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上一篇:古诗《钱载·岳顶夜起》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杨慎·广心楼夜宿病中作》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