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李慈铭·惠山游记》原文赏析
孤塔衔惠山,清晖别尘境。春晚湖气新,晴浴九峰影。
二泉结岩趺,密藻一泓养。潭色浮春空,山静游鱼响。
惠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郊,号称“江南第一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向为文人墨客遣兴歌咏之地。诗坛名家李慈铭也慕名寻访,游兴大发之际,写了五绝组诗《惠山游记》以记观感。这里选了其中两首。
第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惠山、锡山、龙光塔等风景的总体印象。“孤塔衔惠山”一句,从字面上看去,颇不合乎情理。孤塔,是指建在与惠山相隔不远的锡山上的龙光宝塔。诗篇开篇实是用倒装笔法,作者遥望锡、惠二山,宝塔隐融入惠山,是以为“衔”,这个字用于联结,使独立的惠山与同样著名的锡山风景交相辉映,更增添惠山美色。“清晖别尘境”承上句,来写自己对整个惠山风景区的感觉,这种感觉分层次道来:先是远望,只觉草木葱茏,山清水秀,颇似仙境;然后置身景中,周围鸟语花香,幽娴清雅,恍若飘然如仙。这两句所写,与人间的嘈杂似乎相距太远,这就先总括出惠山绝佳处。开篇两句作者铺写惠山地理环境之清幽,来诱发读者想象,创造出文人雅士所倾倒的超风脱俗的氛围,实为大家手笔。“衔”、“别”动词的运用,静中有动,意境清幽又不沉寂。
三、四句意境更为优美、恢宏: “春晚湖气新,晴浴九峰影”两句中点明了晚春季节,交待了晴朗天气,既写了潋滟湖光,又绘出蜿蜒山影。李慈铭这里把笔触放开去,抓住季节天气特征,捕捉湖山景物出众之处,写来随意洒脱,颇具神韵。诗中的湖,就是江南著名的太湖,虽说已到晚春季节,天气该转向燥热的夏季了,但一湖太湖水依旧那么烟波笼罩。“新”、“晚”两字从意义上讲是矛盾的,作者正突出这种矛盾,给人以醒目鲜明的感觉。如果说“春晚湖气新”是写从惠山远眺太湖美景,那么“晴浴九峰影”就是置身惠山之外来看晴空之下阳光沐浴着的九龙山(惠山有九峰,蜿蜒若龙,故名)。春意融融,阳光也融融,一个“浴”字那样富有温情,并且回映季节特点,自然妥帖。
写惠山记游览,当然不会忘记为惠山增名添著的“天下第二泉”,第二首就是紧紧扣住二泉来写,一反前诗大起大落而集中命笔,饶有情趣。相传唐代茶仙陆羽曾遍品天下名泉,以惠山泉定为“天下第二泉”,是以闻名。二泉在惠山何处呢?第二首诗开篇解答了读者心中的疑问:“二泉结岩趺。”“岩趺(fu)”,山脚。这句扼要介绍二泉地理位置,次句紧跟着进一步介绍二泉具体情况:“密藻一泓养。”紧傍惠山的一泓泉水中密密的水草摇曳,使二泉增加了一番动景。这两句看上去平淡无奇,实笔写出二泉地理位置及具体情况,其实这种写法对欣赏者来说是很需要的,同时也为后面两句创造了背景。“潭色浮春空,山静游鱼响”就是对静美意境的延续,把春季寂静清幽的惠山景色二泉风光点染出来。二泉平静的水面映衬着晚春淡淡的浮云,空灵疏淡,惠山的静与幽,在作者笔下是用游鱼争先抢食泉中水草发出的响声映衬出来的。读到这两句,我们不禁会联想起王维的《辋川组诗》中许多“空山”的词语。“浮”字颇堪玩味,由于年长日久,青苔遍布池底,使泉水几近于碧绿,这深色的潭水映衬着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浮”字在此,就使画面活泼起来,这与末句效果相同。末句可说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套用,但在诗中非常自然,融为一体,不使人觉得牵强生硬。游鱼争食声响何等细微,而作者竟能历历入耳,可见惠山幽静、空寂,用笔非常传神。游鱼同样为这静美意境增添活力,使晚春的空山,清冽的二泉都在静美中不失生机,体现出作者对惠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两首绝句在一起比较:作者在前诗中把静美与壮美相融,因为这首是组诗第一首,故而作者用笼罩全部的气势,大笔泼墨,实写虚笔,错落有致,给我们勾勒出一幅超凡脱俗的“惠山鸟瞰图”; 而后诗则针对“天下第二泉”这一景点,侧重写其静美,然而静中有动,颇露生机,显现作者由衷爱惜的情绪。
上一篇:古诗《吴伟业·悲歌赠吴季子》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刘基·感兴》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