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原文赏析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嘉峪关,是我国西北的军要之地。自汉至清,这里常常战火延绵,多少志士在这里抛头颅,立功勋。曾几何时,从这片土地上滚过“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塞下曲》)的雄健之音,发出过立功报国的“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的豪迈誓言! 因而诗人在怀着报国无门的悲愤踏上这片土地时,抚今追昔,任自己的思绪越过这片旷野的地平线而走进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便引发诗人心灵深处的感慨,出而使他发而为诗。
诗人面对嘉峪关,眼光渐渐地由眼前移入历史,依稀所见的是“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战事稍息时的情形。嘉峪关口,那些守尉们及迎送宾客之官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而在这土地上,想起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曾到达天河的传说,是多么令人可笑。“星槎”,即是指传说他曾到过天河一事。作者通过这一深入历史之笔,展现了嘉峪关自古以来的风貌,同时又借张骞探寻河源的虚无来反衬自己虽遭流放仍矢志报国之决心。颔联诗人把眼光自然转入对眼前所见现实的描写; 在这片广袤的塞野上,那支古老的“敕勒歌”远远传来,索绕、回旋在山峰相邻的嘉峪关头。这一横面的延展与纵向的矗立,正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一样,很好地烘托了嘉峪关的雄阔气势。这里似虚而实,似实而虚,妙笔传神,使得那歌声像从远方飘来,又像从历史中飘来,幽远缥缈。诗人正是沿着这一点,继续对嘉峪关加以描绘: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冷风凄凄,寒月高悬,战马静静地吸着清冷的河水,而空中的雕鹰正在大漠上空向下俯视,冷冷的天宇下,只有夜风静静地吹过大漠。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 这悲凉、这苍劲,都在这阴柔与阳刚的对比中得以强化。这里,从诗中的悲凉看,似乎暗含着诗人对遭贬的浓重感伤。“长城饮马”是借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的字面,描绘寒宵月下饮马长城的情景。这里嘉峪关已经不是它自身,而被诗人赋予了人格精神,面对雄踞千古的嘉峪关,诗人所感受到的,是它血雨腥风的悲怆历史,是它以沉默显示的捍卫祖国的一如既往的决心和意志。因而,在被赋予了人格力量与精神的嘉峪关面前,诗人除了赞叹,还能有什么呢!“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卢龙”,古塞名,以形势险要著称,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以卢龙与嘉峪关相比,更见出嘉峪关几近独领风骚于天下的雄姿。这是诗人对它的由衷的礼赞,同时又可从中见出诗人暗含的爱国热忱。“东南”一句,事实上正透露了诗人对东南海防的关切。那里曾写下他生命中最光辉的篇章,因而面对同样久经战火洗礼的嘉峪关时,诗人的思绪又怎能不从西北飞向东南呢!这里“东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远远地超越了其地理方位的意义。
这首诗,通篇激荡着诗人悲壮雄健的情感,处处跳动着一颗感时忧国的灵魂,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同时,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抓住典型景物来烘托、渲染气氛,比如塞下笳声、楼头倚剑、长城饮马、古戍盘雕等,这些最能体现边塞苍凉,最能烘托嘉峪关雄伟气象的意象,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遭贬时内心的孤寂、悲凉,收到了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审美效果,这也就是这首诗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沉甸甸的艺术力量的原因。
上一篇:古诗《曹学佺·八月朔日余返白下》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