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刘光第·双飞桥》原文赏析
天际双虹挂,何年堕劫尘?泉分太始雪,人立过来身。绝壑晴雷午,深山乱石春。遥知白龙洞,云气烂如银。
这是作者峨眉纪游诗之一。双飞桥在峨眉山牛山岭清音阁前。岭东有白龙江,岭西有黑龙江,二流汇合处有一状若牛心的褐色大石,名牛心石。石上不远处,有石拱桥二,分跨黑白二水,即双飞桥。峨眉十景之一——双桥清音即谓此处。此诗描绘了双飞桥飞瀑流云的景色。作者另有五言古体同名诗一首,可参阅。
诗的起句“天际双虹挂”,是用“比”的手法,将双飞桥喻为挂于天际的两道彩虹。我们中国的石砌拱桥,由于其特殊的力学结构,造成了它呈弧形的外观,因而文人们常以虹来比喻它。如李白的《登宣城北楼》诗中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庾信《看治渭桥》诗有:“跨虹连绝岸”等。
作者既然喻双飞桥为挂于天际的彩虹,自然就产生了“何年堕劫尘”的疑问。从诗句的字面含意看,是问天上的彩虹什么年月落到人间,变成了这分跨黑白二水的拱桥。实际上却是说双桥的修建年代较为久远,已无法确考它的具体建造时间了。“劫”,佛教用语,为梵文音译劫波之略;谓世也,时间也。劫尘,犹言尘世、人间。
作者提出了问题,却没有回答,也用不着回答,问而不答地写了下去。接下来是诗的颔联:“泉分太始雪,人立过来身。”出句言“太始”,指远古时代。根据峨眉山的地质资料,表明该山的成山时期大约在十九亿年前的震旦纪至二亿五千万年前的二迭纪,年代是相当的久远。当然,作者选用这个词,并不是根据峨眉山的地质资料。《列子·天瑞》:“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质。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质者,质之始也。”从这段引文可以得知,“太始”所指远古时代,远到天地形成之始。
颔联的两句诗,出句写桥下,言桥下的黑白二水源远流长,对句写桥上,言桥上过往之人大都饱经沧桑。对句中与出句 “太始”相对的“过来”一词,是以前、经历过的意思。人们在口语中常说“过来人”,是指某人经历过某事而取得了经验,或者是说某人经历过的事很多而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对句用“过来”一词,就是取的这个意思; 是作者自谓,亦是泛言。
颈联“绝壑晴雷午,深山乱石春”二句,语言精炼。此二句仅用十字,便将双飞桥的地理环境,黑白二水的声势和作者游览的时间描述得一清二楚。句中“晴雷”一词,是形容桥下激流奔腾飞泄,声若晴天之响雷。明人曹学佺言,双飞桥“一桥受一水,一水自一洞来,有黑白之分; 若挟而舞,若搏而赴,势不相下”(《蜀中名胜记》卷十一)。则“晴雷”一词深解其意,正好是“若挟而舞,若搏而赴” 的注脚。
“遥知白龙洞,云气烂如银”二句,和诗的首联一样,是作者的想象。不过两种想象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 首联是看到具体实物而引起的联想,尾联则是根据当时情景所作的推想。白龙洞,在峨眉山低山区,从诗文看,当是白水,白龙江的发源。白龙江在牛心岭之东,岭东向阳。可以想见,在春日正午阳光的照射下,白龙江源头水汽蒸腾,银光灿烂。
此诗虽然仅有八句四十字,读来却也朗朗上口,颇有些起伏跌宕。而虚实结合、富于变化,则是此诗的另一特点。
上一篇:古诗《厉鹗·初秋有感》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王又曾·同张玉李登雨花台作》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