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陈锐·入衡山县境》原文赏析
雨过朱亭水,山回紫盖风。怒泷千里下,奔障万牛东。云缺初窥岳,淞寒半掩篷。孤舟吾恋汝,愁绝夜飞鸿。
晚清湖湘派诗人陈锐,为王闿运弟子,其诗古体宗法晋宋,近体出入三唐。这首诗是他湘江放舟途经衡山县时所作,描绘了沿途的风雨山水,抒写了游子的离情羁愁,是一首颇具唐风的五言律诗。
前四句描写雄奇壮观的衡岳山水。“雨过朱亭水”,写一场骤雨掠过朱亭一带水面。“朱亭”即合江亭,在衡山县郭的朱陵洞旁边。韩愈《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有“红亭枕湘江”之句,可见此亭朱红漆面,倚江矗立的态势。“山回紫盖风”,写高矗入云的紫盖山使风势回转。“紫盖”是衡山七十二峰中著名的五峰之一,韩愈《谒衡岳高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有“紫盖连延接天柱”之句,可见此山的巍峨壮观。“怒泷千里下”,写湘江怒涛澎湃,一泻千里。“千里”语本李白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奔障万牛东”,写山势如飞像万头野牛一齐奔向东方。“万牛”语出黄庭坚《秋思寄子由》诗“挽着沧江无万牛”。这前四句写法上很有特色,就描写的重心来看,首句着重写雨,次句着重写风,三句着重写江,四句着重写山;就结构上的承接呼应来看,三句承接首句,四句承接次句。骤雨倾江,才造成江涛怒涨;风力回旋,方显出山势奔腾。四幅画面重叠交合,构成了一幅富有立体感的风雨衡山湘江图。这幅图又是流动的,而非静止的,因为它是由身在舟上的诗人眼中观察出来的。
腹联便交待了一流动的观察点:“云缺初窥岳,淞寒半掩篷”。那是一艘苇篷上凝着冰花的小木船,可以想见,诗人冒着寒风挺立船头观赏山光水色的景况:船过合江亭,遭遇到一场骤雨; 接着,又扑面袭来一阵强烈的山风; 江流湍急,船行甚速; 急风推开了厚重的云层,诗人从云隙中看到了衡山群峰如万牛奔腾般的雄姿。“初窥岳” 的“初”字含义很丰富,表现出诗人久立船头突然窥见衡山真面目时惊奇震慑的心灵感受。“淞寒半掩篷”又透露出诗人现实处境的凄寒,自然转入尾联的抒情。
“孤舟吾恋汝,愁绝夜飞鸿。”乍一看来,诗人直言眷恋孤舟是不合常理的,按理说,风雨行舟奔波一天,到晚投宿,理应舍舟登岸,觅一酒家小酌驱寒才是,但诗人竟恋舟不去,其中奥妙,值得探求。说眷念孤舟,则作者认为世上人事无可眷念;说眷念孤舟,则作者孤傲气节可以想见。中国古典美学所谓“无理而妙”者,此之谓也! 诗人似乎刻意要体验人生最大的孤独感,他夜宿孤舟,听飞鸿声声哀鸣,强烈的离情别绪涌上心头,不禁为之“愁绝”,愁到极点而难以自已了。明杨士奇《汉江夜泛》诗云: “孤鸿从北来,哀鸣出云间。时迁物屡变,游子殊未还。”所写情景,所抒离愁,与本诗略同。
《平等阁诗话》评作者诗,谓其“少壮之作,多神理内含,如春雨岩苕,苏门长啸; 近作则风骨泠然,有秋气矣”。作者自序《蜕僧余稿》,也有“贾岛孟郊,销湖海风云之气,得毋更形衰飒”之语。本诗似乎能体现出这种情感与诗风转换的契机,前半写景句,确如苏门长啸,格韵高绝; 后半抒情语,则如贾岛孟郊,转形衰飒,风骨泠然。读此诗,作者生平情事,可以想见。
上一篇:古诗《王冕·伤亭户》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倪瓒·六月五日偶成》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