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倪瓒·六月五日偶成》原文赏析
坐看青苔欲上衣,一池春水霭余晖。荒村尽日无车马,时有残云伴鹤归。
这是一首宁静冲淡的小诗,从它的清新恬然的意境中,可以想见作者那种与人无争、超然世外的淡泊胸怀,充满着田园生活的自得其乐的情趣。
开始两句写作者居处的庭园中的景色。时间是在炎热的夏天(农历“六月五日”正当盛夏)。作者坐在园子里,看着满地绿得可爱的青苔,久久地,那青苔仿佛要长到衣裳上来了。他欣赏着这醉人的绿色,直到夕阳西下,那微红的余光返照到满满的碧绿的池水上,依稀荡漾着春意,升起一层薄纱似的暗淡的轻雾。这是多么僻静的所在,又是多么幽美迷人的景色啊!这两句,真像元人的简笔山水,轻轻两笔,就勾画出了如此生动形象的画面,将作者的深心含蕴其间。其中“坐看青苔欲上衣”一句,真是奇思妙想,但又极为自然,颇富包孕性。试想,在盛暑烈日之中,能够长满青苔的地方,自然是在浓荫蔽日之下,那么园中树木的稠密就不言而喻了。诗中说“欲上衣”,显然是指树阴和青苔的绿色,快要融化了作者自己,似乎地上的青苔就要长到衣上来,一身也染成绿色了,写得特别富有情趣。青苔的生长,又和雨水有关,满地青苔长得这般碧绿,显然在这之前下过较长时间的雨,而此时,积雨新晴,作者的情绪也格外喜悦。也正由于下过雨,所以池中才积满了盈盈的水,仿佛还存留着春意。两句意思十分委婉含蓄,联系也十分紧密。在时间上,前句说白天,后句写傍晚,时间自然连贯;在因果关系中,前句果中含因,后句是因中之果,衔接得不露痕迹。仅仅两句,已经见出作者巧妙的构思。
接着,第三句“荒村尽日无车马”,承上启下,是全诗的转关处。它先是点明“荒村”,进一步烘托出幽静的环境;接着点明“尽日”,说明作者在满眼绿色中留连不已,已经整整一天,表现出对居处的喜爱,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泊然宁静的心情。这些,是对以上两句的承接。而“无车马”三字,不仅说明这里绝无达官贵人乘坐的车马来往,摒绝了尘嚣,也直接引逗出下句“时有残云伴鹤归”,起了转的作用。两句中“无”、“有”二字的安排,十分巧妙,通过“无”中生“有”,最后把诗情从园中地面引向高空,给读者描绘了又一幅美妙的画图:在晴朗的空中,时而有一朵两朵白云从蓝天上飘然而过,白鹤也随着白云从野外归来,发出一声声嘹唳,盘旋而下。这幅高朗的蓝天白云图,与地面的绿色庭园相映照,把这幽静的所在衬托得更加美好。而且,最后一句,也隐然含有闲云野鹤、孤傲清高之意,显然是作者身世的比况,从而曲折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全诗有了进一步的较为深刻的含意。
全诗的境界是宁静平和,描写时以静态为主。虽然第一句有“欲上衣”三字,但“上”字本是一种虚幻的感觉,并无实际的行动。“一池春水”,当然有微动的涟漪,而“时有残云伴鹤归”,更有云、鹤的飞翔,但这些动态非但没有破坏整首诗宁静的意境,反而通过动,更好地衬出了环境的幽静和作者心灵的恬静。全诗在清和淡远的兴象中,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成功地表现了宁静泊然的气氛和清疏雅淡的气韵,诗味耐人含咏。
上一篇:古诗《陈锐·入衡山县境》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高启·养蚕词》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