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景星杓·籴官米》原文赏析
鸡鸣风凄凄,饿夫悲语妻:侵星籴官米,归来鸡还栖。此去夕不返,应恐魂来归。不见邻家老,头裂缘鞭笞。又闻寡妇儿,践成足下臡。始贪官米贱可食,何知浥烂掺糠秕。况复临险阻,畏若虎穴跻。还期相守分饿死,何复就尔官仓为?
所谓籴官米,是指古代遇荒年时,官府开仓平价粜米。由于僧多粥少,籴米往往演成抢米。争先恐后,抢夺成殴,外加官商恶劣粗暴的态度,酿成许多人间悲剧。灾民得到的,多是霉烂变质的次米。因此,尽管当时颂为皇恩浩荡,而在清代许多具有正义感和现实感的诗人笔下,均曾加以揭露批判,如孙燮《平籴行》、王嘉福《官米谣》、吴世涵《平》等等。景星杓此诗,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和较有影响的一首。
是诗通过一位刚刚籴米而归的饿夫之口叙述了籴米之艰辛。首句借《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句起兴,既交待了背景:傍晚时分,夫妻相会;又烘托了惨淡的气氛。凄凄,寒凉之气,喈喈,鸡鸣之声,一切都笼罩在风雨晦冥之中。紧接着,就全是饿夫对妻子回顾籴官米之过程。
“侵星籴官米,归来鸡还栖。”如果真能负米归来,就算不幸之中大幸了。虽然起早摸黑,人劳累一些,但嗷嗷待哺之儿辈毕竟可以聊补无米之炊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籴米者都能如此幸运。“此去夕不返,应恐魂来归。”这决非饿夫危言耸听。其所闻所见,就有人籴米不成而命归黄泉。诗中饿夫列举二例:一是“不见邻家老,头裂缘鞭笞”,另一是“又闻寡妇儿,践成足下臡(ni)”。一老一少,因不愿饿死而去籴官米,因籴官米而丧生,这生死之间的挣扎,可谓惨痛之至。此二例很有典型性。老人“头裂缘鞭笞”。籴米者不会备有鞭子,所以,老人之死应是遭如狼如虎的粜米者,也就是官商的鞭笞所致。这揭露了为官不仁,或者说是揭露了官府伪善后面的残忍。而小孩“践成足下臡”,则反映了灾民饥饿缺粮严重以致疯狂的程度和官米数量之少,供不应求造成籴米者为抢米而汹涌成潮,以致将弱小者踩成肉酱。
籴米是冒着生命危险,而到籴米平安回到家中,该是兴高采烈吧?全然不是。请看诗中接下去饿夫的感叹:“始贪官米贱可食,何知浥烂掺糠秕。”官米价格虽说低贱,但霉烂掺水掺假,不能食用。浥(yi),意为潮湿。由此看来,历尽艰险,如同深入虎穴般地去籴官米,可以说得不偿失。诗的最后二句: “还期相守分饿死,何复就尔官仓为?”因饥饿而去籴官米,归来却说以后宁可饿死,也不愿复去籴官米。这是对籴官米最淋漓尽致的控诉,也是全诗的高潮和中心所在。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言外宣泄了作者不尽之情。
这首诗在构思和语言上均有特色。由于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于是显得真实可信,同时也平添凄惨的感情色彩,容易获得和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激动。而五、七言式的参差使用,造成了长吁短叹的感觉。其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叙述下层人民的生活情景,则明显受了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
上一篇:古诗《李东阳·立秋雨不止再和师召韵》原文赏析
下一篇:古诗《萨都剌·上京即事(录二)·紫塞风高弓力强》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