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采桑子》共十三首,其中联章歌咏颍州西湖景物者十首。颍州治所汝阴,在今安徽阜阳。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公四十三岁时曾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思颍诗后序》)。二十二年之后,神宗熙宁四年(1071),欧公六十五岁,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归颍州私第居住,果如所愿。颍州西湖在北宋时曾是清澈幽美的。据明代《正德颍州志》卷一:“西湖在州西北二里外。湖长十里,广三里。相传古时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湖南有欧阳文忠公书院基。”熙宁五年,“正值柳绵飞似雪”的暮春季节,老同事赵概由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远道相访,高谊雅兴,传为文坛佳话。《蔡宽夫诗话》云:“文忠与赵康靖公概同在政府,相得欢甚。康靖先告老,归睢阳(商丘);文忠相继谢事,归汝阴(颍州)。康靖一日单车特往过之,时年几八十矣。留剧饮逾月,日于汝阴纵游而后返。前辈挂冠后,能从容自适,未有若此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三引)欧公这一组十首《采桑子》,从内容看非写一时之景;词前《西湖念语》云“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盖是通其前后诸胜游的感受以入词,又不止与赵概同乐之事了。词成,并在盛大的宴会上令官妓歌唱以佐清欢。此词就是这组歌词的第一阕。
作者用轻松淡荡的笔调,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这些乐曲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这么短短的几笔,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可爱的冶春季节的气氛中。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西湖是上下空明,水天一色的,用琉璃来比拟它的滑溜和澄澈,再也贴切不过。“不觉船移”四字,更是语妙天下。正因为春波之滑,所以不待风吹,而船儿已自在地漾去。联系上片的“笙歌处处随”来看,船是不断地在前移,歌声也就不住地在后随,词人是觉到的,偏说是不觉,就有力地显示了水面琉璃之滑。但船移毕竟不可能绝不触动水波,于是,下文就递到“微动涟漪”,词人的观察力和艺术构思,可算是细入毫芒。最后,“惊起沙禽掠岸飞”这一动态,划破了境界的宁静,使全幅画面都跳动起来,更显得词心的活泼泼地。
北宋前半时期的小令,语言比较清新自然。这词清空一气,正如素面佳人,不施粉黛,便能动人。南宋后期那些用浓艳的藻彩去涂抹湖山的作品,倒不免是唐突西施了。
上一篇: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欧阳修《采桑子》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