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之英,草堂之灵〔2〕,驰烟驿路〔3〕,勒移山庭〔4〕。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5〕,潇洒出尘之想〔6〕,度白雪以方洁〔7〕,干青云而直上〔8〕,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9〕,皎皎霞外〔10〕,芥千金而不盼〔11〕,屣万乘其如脱〔12〕,闻凤吹于洛浦〔13〕,值薪歌于延濑〔14〕,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15〕,苍黄翻覆〔16〕,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17〕,乍回迹以心染〔18〕,或先贞而后黩〔19〕,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20〕,仲氏既往〔21〕,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22〕,隽俗之土,既文既博〔23〕,亦玄亦史〔24〕。然而学遁东鲁〔25〕,习隐南郭〔26〕;偶吹草堂〔27〕,滥巾北岳〔28〕;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29〕乃缨情于好爵〔30〕。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31〕,傲百氏〔32〕,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33〕。或叹幽人长往〔34〕,或怨王孙不游〔35〕。谈空空于释部〔36〕,核玄玄于道流〔37〕。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38〕。
及其鸣驺入谷〔39〕,鹤书赴陇〔40〕,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41〕,袂耸筵上〔42〕,焚芰制而裂荷衣〔43〕,抗尘容而走俗状〔44〕。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纽金章,绾墨绶〔45〕,跨属城之雄〔46〕,冠百里之首〔47〕,张英风于海甸〔48〕,驰妙誉于浙右〔49〕。道帙长殡〔50〕,法筵久埋〔51〕。敲扑喧嚣犯其虑〔52〕,牒诉倥偬装其怀〔53〕。琴歌即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54〕,每纷纶于折狱〔55〕。笼张、赵于往图〔56〕,架卓、鲁于前〔57〕。希踪三辅豪〔58〕,驰声九州牧〔59〕。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涧石摧绝无与归〔60〕,石径荒凉徒延伫〔61〕。至于还飙入幕〔62〕,写雾出楹〔63〕,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投簪逸海岸〔64〕,今见解兰缚兰缨〔65〕。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66〕。慨游子之我欺〔67〕,悲无人以赴吊〔68〕。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遗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69〕。
今又促装下邑〔70〕,浪拽上京〔71〕,虽情投于魏阙〔72〕,或假步于山扃〔73〕。岂可使芳杜厚颜〔74〕,薜荔无耻〔75〕,碧岭再辱,丹崖重滓〔76〕,尘游躅于蕙路〔77〕,污渌池以洗耳〔78〕。宜扃岫幌〔79〕,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80〕,杜妄辔于郊端〔81〕。于是丛条瞋胆〔82〕,叠颖怒魄〔83〕,或飞柯以折轮〔84〕,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85〕,为君谢逋客〔86〕。
【注 释】
〔1〕北山:指钟山,今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东北。 移文:用于责让、声讨的一种文体,与檄文相近。本文假托北山神灵以责让周颙,嘲讽了那些先隐后仕的人物。
〔2〕草堂:据说是周颙隐居钟山时所住的地方。
〔3〕驰烟驿路:言钟山与草堂神灵腾烟驾雾,在路上奔驰。 驿路,驰道,古代官用的大道。
〔4〕移勒:把移文刻在石上。 山庭:山居的庭院,此处指空旷之处。
〔5〕耿介:正直的气节。 拔俗:超越流俗之上。 标:仪表态度。
〔6〕潇洒:洒脱而无拘束的样子。 出尘:与上文之“拔俗”同一含义。 想,指情怀。
〔7〕度(duó):推测、估量。 方:比。 絜:同洁。
〔8〕干:犯,直达,凌驾。
〔9〕亭亭:耸立的样子。 物表:万物之上。
〔10〕皎皎:明亮的样子。 霞外,指人烟之外。
〔11〕芥千金:视千金为草芥。 芥,小草,此处为意动用法。 盻:一作“眄”,看。本句用战国时高士鲁仲连却金之典,事见《战国策·赵策》。
〔12〕屣(xǐ)万乘:视抛弃万乘之位,如脱破鞋。 屣,鞋子,此处为意动用法。 万乘:万辆兵车。周制,王畿方千里,出兵车万乘,后遂以万乘喻指帝位。
〔13〕本句用王子乔典,《列仙传》云:“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 浦,指水边。
〔14〕“值薪歌”句:吕向认为本句用苏门先生典,吕向云:“苏门先生游于延濑,见一人采薪,谓之曰:‘子以终此乎?’采薪人曰:‘吾闻圣人无怀,以道德为心,何怪乎而为哀也!’遂为歌二章而去。”所据何书不详。
〔15〕岂期:哪里想到。 终始参差:指前后不一致。
〔16〕苍黄翻覆:比喻变化不定。 苍黄,本指青色与黄色。
〔17〕以上二句所言之事,见《淮南子·说林训》,其中有云:“杨子见歧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墨子,名翟。 朱公:指杨朱。 恸:大哭,哀痛之至。
〔18〕乍:忽然。 回迹:指隐居。 染:指内心沾染世俗名利。
〔19〕贞:正直,高洁。 黩(dú):污垢。
〔20〕尚生:指尚长,字子平,东汉隐士。
〔21〕仲氏:指仲长统,汉末名士,以倜傥敢直言而著称于世,有《昌言》今存。
〔22〕周子:周颙,汝南人。其事迹见《南齐书》本传。
〔23〕文:指有文彩。 博:指学识渊博。
〔24〕玄:指精通玄学。 史:指精通历史。
〔25〕学遁东鲁:即“学东鲁循”。 东鲁,指颜阖。 隐士,事见《庄子·让王》。 遁,指隐居。
〔26〕习隐南郭:即“习南郭隐”。 南郭,指南郭子綦;亦为隐士,事见《庄子·齐物论》。
〔27〕偶吹:指滥竽充数,用南郭处士典,事见《韩非子·内储说》。
〔28〕滥巾:滥戴隐士的头巾,指名实不符。
〔29〕假客:指假装成隐士的样子。 江皋:江边,指草野。
〔30〕缨情:系情,不能忘怀。
〔31〕以上二句中,排、拉,乃排斥、摧折之意。 巢父、许曲,相传都是唐尧时的隐士。
〔32〕百氏:指诸子百家。
〔33〕以上二句,风情、霜气,均指风度气概;张日、横秋,均指傲气之盛。
〔34〕叹:赞叹,赞美。 幽人:指隐士。 长往:指长隐不返。
〔35〕王孙:贵族子弟。此指贪恋富贵的人。 游:逍遥,意味超脱现实。
〔36〕空空:佛家语。佛家认为一切事物均无实体,叫做空。但空是假名,假名亦空,故称“空空”。 释部:佛教的经典。
〔37〕核:考核。 玄玄:道家语,指道的微妙深奥。《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流:道家。
〔38〕以上二句的务光、涓子,相传均为古代的隐士。 俦:匹敌。
〔39〕鸣:指喝道声。 驺:帝王的侍从骑者。此处指使者的车马。
〔40〕鹤书:鹤头书,原指一种书体。而古时写诏书常用鹤头字体,故此处以之代指诏书。
〔41〕尔乃:于是就。 眉轩:指眉飞色舞。 席次:坐席之上。此句的“席”与下句的“筵”,均指席子。古人席地而坐,筵长席短,筵铺地上,席设筵上,称为坐席。
〔42〕袂:衣袖。 耸:高举。
〔43〕芰制、荷衣:《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此处以之指隐者的衣服。芰(jì),菱,一种水生植物。
〔44〕抗、走:此处均为显露之意。 尘容、俗状:均指世俗小人的面貌。
〔45〕以上二句,纽、绾,均为系带之意。金章:铜印。 墨绶:黑色挂印的丝带。县令佩带金印墨绶。
〔46〕属城:邻近各县。
〔47〕百里:指一县所辖地盘。
〔48〕海甸:海边。
〔49〕浙右:指钱塘江之南。
〔50〕道帙:道家的书籍。 帙,书套。 长殡:与下句的“久理”,均指弃置不顾。
〔51〕法筵:佛教徒讲经说法的讲席。
〔52〕敲朴:敲打,鞭笞。
〔53〕牒:公文。 诉:诉状。 倥偬(kǒng zǒng):事多而急促的样子。
〔54〕绸缪:纠缠。 结课:指考核官员的政策。
〔55〕纷纶:忙碌。 折狱:处理各种诉讼案件。
〔56〕笼:笼盖。 张赵:指张敞、赵广汉,两人都曾任京兆尹,是西汉的著名官吏。 图:指法度。
〔57〕架:同“驾”,超越。 卓鲁:指卓茂、鲁恭,两人都曾任县令,是东汉的循吏,指曾在三辅任职的杰出官员。
〔58〕三辅,汉代把京城长安附近分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以辅卫京城,称为三辅。
〔59〕驰声:传扬名声。 九州牧:泛指天下的地方官。 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 牧,州里的军政长官。
〔60〕石:,同“涧”,两山之间的流水。
〔61〕徒:白白地: 延佇:引颈而望。
〔62〕还飙:旋风。
〔63〕写:同“泻”,喷,吐。 楹:堂前的柱。
〔64〕投簪:即投冠。比喻弃官而去。 簪,是指古代官吏所用的冠簪。 逸:隐遁。
〔65〕兰:兰草。一种香草,隐者所佩。 缚尘缨:指出仕为官。 尘缨,世俗的冠带。
〔66〕攒(cuán)峰:指众多的山峰。攒,聚。 竦:耸动。
〔67〕游子:指周颙。
〔68〕吊:此处指慰问遭遇不幸的人。
〔69〕以上二句,骋、驰,均为传播之意;西山、东皋,泛指隐居之处;逸仪、素谒,隐士们的议论。
〔70〕促装:急忙整装。 下邑:下县,相对京师而言,指山阴,一说指海盐。
〔71〕浪拽:摇桨,指乘船。 上京:京都的通称,此处指京城建业。
〔72〕魏阙:高大的宫门,此处指朝廷。
〔73〕假步:借步。 山扃(jiǒng):山门。
〔74〕杜:杜若,香草名。 厚颜:一作“颜厚”,羞惭。
〔75〕薜荔:亦为香草名。
〔76〕滓:污辱。
〔77〕尘:扬尘,污染。 游躅:游踪,指隐者的足迹。
〔78〕绿池:清水池。 洗耳:据《高士传》,尧想召许由为九州长,许由不欲闻,即于颍水之滨洗耳。
〔79〕扃:用如动词,此处是关闭之意。 岫幌:从山穴中出来的云气,所形成的帐幕。
〔80〕来辕:指周颙的车子。
〔81〕杜:拒绝。 妄辔:随便闯入的车马,与上文的“来辕”意同。
〔82〕瞋胆:犹言肝胆都被气坏了。
〔83〕叠颖:重叠的草木。 颖,草叶的末端。
〔84〕柯:树的枝条。
〔85〕俗士:指周颙。
〔86〕君:指山灵。 谢:辞绝。 逋客:逃客。亦指周颙。
【赏 析】
本文构思新奇,文笔辛辣,通篇使用拟人化的笔法,假借山神的口吻,历数周子先隐后仕,遗羞山灵虚伪的灵魂和庸俗的行径。层层抒发香草含耻,山林蒙辱的悲愤心情。而在抒情时,作者借助山石、云霞、草木等物的具体感受来表现,形象感人,别有一番情趣。本文在形式上,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讲究骈文的对偶、用典、藻饰、押韵等。这一切在作者手里,都运用得纯熟自然,恰到好处,并无堆砌之感,是六朝时优秀的骈体文之一。
上一篇:骈文《别赋》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骈文《华山感古赋》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