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3〕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9〕,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11〕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2〕,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谿而渔,谿深而鱼肥〔14〕;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15〕;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1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17〕;射者中,弈者胜〔18〕;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19〕,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20〕,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 释】
〔1〕醉翁亭:位于今安徽省滁县。
〔2〕环滁:滁,滁州。《朱熹语录》卷一百三十九:“欧阳文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西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3〕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县西南十里。《太平寰宇记》:“东晋元帝为琅琊王,避地此山。”因名。
〔4〕酿:原作“让”,据明嘉靖刻本改。
〔5〕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6〕太守自谓:太守,汉代郡的长官之称,此处是作者沿用旧名称知州。自谓,自称。
〔7〕自号曰醉翁:作者《赠沈遵》诗:“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
〔8〕“山水之乐”二句:寓:寄托。此二句言,心里体会到山水的乐趣,而把它寄托在饮酒之中。
〔9〕林霏:指林中雾气。 霏:雨雪飘飞的样子。 暝:昏暗。此句言,傍晚云雾聚拢,山谷渐渐阴暗起来。
〔10〕晦明变化:指山间有时阴暗,有时明亮。
〔11〕四时:四季。文中“野芳发”指春景,“佳木秀”指夏景,“风霜”指秋景,“水落”指冬景。
〔12〕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13〕伛偻(yǔ lóu):弯腰背的样子,此处指老年人。 提携:牵引而行。《礼记·曲礼上》:“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老者之手。”注:提携,谓牵将行。此处指领着走的小孩子。
〔14〕渔:捕鱼。
〔15〕泉香而酒洌:一作“泉洌而酒香”。此处指酒清而不浊。
〔16〕肴(yáo):荤菜。指野味。 蔌(sù):菜。
〔17〕非丝非竹:不用乐器。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18〕射:此处指投壶。古代酒席间比赛射箭的游戏。 弈:下棋。
〔19〕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杯交互错杂,形容宾主尽兴。 觥,一种大酒杯。 筹,指饮酒数目的筹码。
〔20〕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醉倒的样子。
〔21〕阴翳:荫蔽。
〔22〕其乐:指滁人和宾客之乐。
【赏 析】
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因杜衍、范仲淹等被诬结党,欧阳修替他们辩护,也被贬官滁州。次年(1046),时年四十岁。此乃一篇政治上失意而仍旧行乐的作品,有意避免感伤的情调。文章写得精炼圆熟,疏朗而有韵致。骈文发展到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苏轼等,多用长句为对仗。比如本文多用六字和七字相对。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在乎山水之间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还有个别处用三字对:例如“朝而往,暮而归”、“前者呼,后者应”。总之,骈体文发展到宋代,完整的“四六”骈文则极少,多为不规则的对仗。
上一篇:骈文《酒德颂》原文|翻译|赏析
下一篇:骈文《采莲赋》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