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雅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彤弓》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①我有嘉宾,中心贶之。②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③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④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钟鼓既设,一朝右之。⑤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⑥我有嘉宾,中心好之。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⑦
【注释】 ①彤弓、弨(chao超):《毛传》:“彤弓,朱弓也。……弨,驰貌。” ②我:天子自称。嘉宾:陈奂《诗毛氏传疏》:“嘉宾,谓诸侯也。”贶(kuang况):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贶古通作况,……《广韵》: ‘况,善也。’ ‘中心贶之’正谓中心善之,……‘贶之’与下章‘好之’、‘善之’同义。” ③飨:《郑笺》:“大饮宾曰飨。” ④载:《毛诗传笺通释》:“载,亦藏也。” ⑤右:《诗集传》:“右,劝也,尊也。”⑥櫜(gao高):《毛传》:“櫜,韬也。” ⑦飨:同“酬”。《郑笺》:“饮酒之礼,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又饮而酌宾,谓之飨。飨,犹厚也,劝也。”
【译文】 红色长弓弓弦松,诸侯拜受藏家中。我有嘉宾和亲朋,真诚赠物表爱宠。架起鼓来敲响钟,一朝燕飨情谊重。红色长弓弓弦松,诸侯拜受送家中。我有嘉宾和亲朋,心中喜欢乐融融。架起鼓来敲响钟,开怀畅饮频举盅。红色长弓弓弦松,诸侯拜受插袋中。我有嘉宾和亲朋,心中赞赏露笑容。架起鼓来敲响钟,盛宴敬酒喜气浓。
【集评】 宋·辅广:“此诗首章已尽其意,下两章只是咏叹以加重焉耳。櫜重于载,载重于藏,好诚于喜,喜诚于贶,酬厚于右,右尊于飨。”(《童子问》卷四)
宋·严粲:“天子以彤弓赐有功诸侯,弨然而弛。赐弓不张也,令诸侯受藏之,示珍重之意也。又称此受赐诸侯为嘉宾,言吾中心至诚贶赐之,故陈钟鼓之乐,一朝设飨礼而畀之,飨礼用早朝也。彤弓非常赐也,钟鼓大乐也,飨盛礼也,设盛所以重彤弓之赐也。”(《诗缉》卷十八)
元·许谦:“此诗专主于赐弓,言赐弓则飨意自见,未有不飨而赐者也。是酬字,借酬酒之义以为厚劝之喻,观《传》有‘犹’字可见矣。”(《诗集传名物钞》卷五)
明·梁寅:“《彤弓》,天子燕有功诸侯而赐以弓矢也。三章皆赋也。晋文侯有功于平王,王赉之以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彤者,朱漆也;卢者,黑漆也。彤弓贵于卢弓,故此诗独以彤弓言之。”(《诗演义》卷十)
明·何楷:“此诗三章所言虽无浅深,而未尝无条理。首章其总也,其言彤弓当先言櫜之,既乃载以归,后始藏于家以示子孙。此先言藏者,以藏为重,故致意言之。因藏而推始于载,又因载而推始于櫜,皆丁宁郑重意也。先言贶之者,实指其事。次乃推言其喜之,又推言其好之,正发明中心二字意,以见其贶之之有所自来也。先言飨之是大礼之总名,后言右之酬之,皆飨中事,必至右酬兼举,而飨礼斯毕,亦见其爱宾之无已也。言酬于右后,飨以饮为主,故结言之也。”(《诗经世本古义》卷十)
清·范家相:“严华谷曰,彤弓非常赐也,钟鼓大乐也,飨大礼也,设之所以重其赐。苏颍滨曰,大饮宾曰飨,行之以飨礼厚之至也。吕东莱曰,中心贶之,言其诚也。愚谓一朝飨之,言有功即飨,不留赏也,终朝而礼成,故曰一朝。”(《诗谉》卷十一)
清·翁方纲:“《春秋·襄八年传》,晋范宣子来聘,公享之,季武子赋《彤弓》。宣子曰,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献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王,以为子孙藏。……杜氏注云,藏之以示子孙也。此条正是此诗受言藏之注脚,断无指天子受而藏之以待有功之理。诸侯敌忾献功,天子飨之,专举一彤弓之受藏,其一时策勋之厚,纪恩之重,与无忘勤劳之思,偃武不用之意,俱包括在内,此诗人语言之妙也。一朝二字,郑重大书,极言此一朝之酬报宠光也。《春秋传》所谓以觉报宴,愚谓此觉字特地光显绘出一朝二字神理,非速之谓也。”(《诗附记》卷一)
清·方玉润:“是诗之作,当是周初制礼时所定。其词甚庄雅而意亦深厚。曰‘一朝飨之’者,谓赐弓之日非但赐弓,且并飨之,同在一朝也。既重其典,又隆其燕,礼之甚盛者耳。而《集传》误解‘一朝’为速,引东莱吕氏之说,必以衰朝宠赐私恩,及后世屯膏吝赏之行,以与先王相比论。尊之适所以慢之也,乌乎可?”(《诗经原始》卷十)
清·邓翔:“三章无改调,而每章所换三字,曰载、曰櫜,皆所以藏之也;曰喜、曰好,皆所以贶之也;曰右、曰酬,皆所以享之也。以首章为主,次三所谓长言咏叹也,体之最平易者。”(《诗经绎参》卷三)
近·吴闿生:“《序》:‘天子赐有功诸侯也。’此《序》最为有据。今按飨赉功臣,而为此平和之音,略无矜伐之词,最见盛世圣王成功不居之意。且赐以彤弓,而曰弨、曰藏、曰櫜,乃櫜弓矢,示不复用之意。尤为偃武修文之盛事。后儒以得专征伐为言,非天王所以褒功之本意矣。旧评:是篇须玩其炼意炼字之妙。”(《诗义会通》卷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
【总案】 《诗序》说:“《彤弓》,天子赐有功诸侯也。”《左传》多次记载周天子将彤弓等物赐有功诸侯,此诗叙写了赐弓燕飨之隆重和热烈场景,写出了宾主融洽和谐的喜悦气氛。全诗三章,“首章已尽其意,下两章只是咏叹以加重焉耳”。(辅广《童子问》)诗中虽不用比兴而直陈其事,但从彤弓之色、钟鼓之声、佳肴之味等视觉、听觉、味觉方面的叙写中,渲染了喜庆的气氛。
上一篇:诗经《国风·邶风·式微》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诗经《颂·周颂·清庙之什·思文》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