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绩
旅泊多年岁, 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 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 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 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 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 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 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 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 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 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 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 去剪故园莱。
一个羁旅在外、漂泊多年的人,思念自己故乡的心情是很迫切的。初唐诗人王绩的这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就将这种思乡之情表达得十分真切、充分。
读完这首诗,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个旅居京华的宦游之人,不仅在外已经“多年岁”,而且是“老去不知回”了。这样一个身份的人,碰到了故乡的客人,其欣喜之状自然是可以想象的。“握手”“衔杯”之后,一连十多个问题接踵而来,如高屋建瓴,似排山倒海,一泻千里,气势十足:友朋旧好怎么样了?小孩子长得多高了?弟侄辈哪个还在那里观赏着池台? 旧时的园林还在否?新树也应该栽些了吧?柳树是否疏密成行?茅斋的裁划是宽是窄?竹子是从何处移来?另外还种了几枝新梅?水渠总不至于枯竭吧?可石上大概总已经生了藓苔?院里的果树哪个先熟?种的花树哪个后开?这一连串的问题似连珠炮一样出来。唯其这样问得急迫,再加上急促的节拍,才显出作者思乡心情的急迫,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旧诗也有旧诗的优点,语句短小精炼,才显出节拍上的急促,可以增强气氛,新诗恐怕是难做到这点的。
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提的这些问题都是他原来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也是当时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情况,因而生活气息比较浓。朋旧、孩童、弟侄自然不必说了,怀念他们是人之常情,园柳茅斋,竹梅渠水,苔果林花,反映了作者原先也是一个过闲适生活的人。王绩本来没有做过什么高官,主要是过嗜酒隐居的日子,他所思念的一草一木,也正反映了他的思想倾向,这也正是叫“于细微处见精神”了。
最有趣的是最后两句:“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似乎经过作者这一番美好的回忆,一幅田园生活的乐趣图已经展开,他憧憬着这一怡然自得的生活,而厌恶这羁旅京华多年的宦游,于是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乘着车子,去归隐了。这里“下泽”是车名,指一种适于在沼泽地上行驶的短毂的车。“行当”两字,说明了他想这样做,而暂时又不可能的情状,是下得特别贴切的。
上一篇:《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夏夜宿表兄话旧·唐·窦叔向》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