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诗歌是最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诗人要用自己感情的火去点燃读者心中的火,使其心潮澎湃,产生共鸣。优秀的诗篇总是饱和着诗人丰富、强烈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便没有诗。但是,这种感情又必须真挚、自然,发自诗人的内心深处,切切不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诗人要有赤子之心,“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明·李贽《李氏焚书·童心说》)。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不可能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游子吟》缘情而发,表现了母子之间的骨肉之情,歌颂了伟大而深厚的母爱。孟郊是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他在仕途上潦倒失意,年近五十才做了一个溧阳县尉。这首诗题下曾自注:“迎母溧上作。”可见是诗人居官后把母亲从浙江接到江苏溧阳时的作品。孟郊写母子之情,没有着眼目前,写“迎母”时的欢乐心情,而是宕开诗笔,回忆追述当初自己离乡出游时母亲灯下赶缝的情景。前四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动人画面:深夜,万籁俱寂,一灯如豆,慈爱的妈妈正在穿针引线,赶缝衣裳。儿子明天就要远行了,她一针针,一线线,缝啊,缝啊,针脚是那样精细密实,她生怕儿子一去久久不归,衣衫破了无人缝补。在这里,诗人不写分别前母亲的叮咛,儿子的依恋,而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典型细节,通过母亲的一种最最平凡的劳动,集中地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疼爱。诗的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贴切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议论,把所抒发的感情深化了一层:那春天柔嫩的小草得到和煦的阳光的照射与爱抚;年轻的儿女们也同样得到了母亲养育的深恩。那短短的小草报答不尽太阳的恩情;做儿女的也象那小草,谁能说报答得了慈母的深恩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孟郊的这首诗正是以真挚纯洁的感情,打动了读者的心。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用“寸草、春晖”来比喻自己同父母、党、祖国的深厚关系,以激励自己奋发上进,有所作为,报答她们对自己的关怀和培养。
上一篇:《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南朝宋·阴铿》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满江红·宋·辛弃疾》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