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七言诗·干戈》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王 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
【原诗今译】
频繁的干戈战乱年代,我无所适从,
虚度着年华,两鬓霜染,一事无成。
汉末王粲和我的漂泊踪迹大致相同,
唐朝杜甫与我的蹉跎生涯异代同逢。
啊,家人千里相隔,如失所的鹡鸰,
又像乌鹊月夜呀呀啼寒,无枝可容。
怎样才能得到那醉千日的中山酒呵,
让我饮后酩酊一卧,醒后天下太平。
【鉴赏提示】
王中生当宋末乱世,战乱不息,兵连祸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时代使诗人两鬓霜染,一事无成。诗的首联“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即指此而言。开篇就有强烈的时代氛围,以设问领起。社会如此动荡不安,人民流离于战火狼烟之中,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海之大,哪里是可以安居的太平环境呢?即使胸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大志,也是无用武之地。年华在苦闷徘徊中丧失,到头来垂垂老矣,一事无成。
颔联“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引典言志。王粲,字仲宣,山东高平人,生于汉末,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能诗善赋,曾由长安避乱荆州,以《七哀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杜陵,即杜甫,他生逢安史之乱,早年曾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后来长年漂泊,却用自己的诗篇,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一代“诗史”。诗中引用两位古人,意思是说自己和他们虽然时代不同,却同样是“满目生悲事,因人作远游。”
颈联“鹡鸰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进一步表现自己目前的苦况。“鹡鸰”本是鸟名,此处比喻为兄弟。鹡鸰鸟因离群失所而飞鸣哀叫,正如同我与兄弟遥隔千里,音讯断绝。“乌鹊巢寒”句,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意。乌鹊南飞,绕树而无枝可栖。我现在的遭遇和乌鹊何其相似啊。中间两联是首句“干戈未定欲何之”的最好注释,粘合得十分紧密。面对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茫茫人生,出路安在?那就只有用酒来麻醉自己这痛苦不安的心灵吧。尾联“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是诗人理想的出路。晋人张华写的《博物志》中说,中山酒家,误将千日酒与刘玄石,而忘记告诉他此酒饮后,千日不醒。刘回家后饮酒大醉,家人误以为死。三年后酒家忆及此事,往告其家,开棺后,玄石复活。“酩然”,即酩酊大醉。在什么地方能得到中山千日酒呢?使自己大醉如死,直到天下太平之后再醒转过来。诗人不满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但又热爱人类生活,幻想两全其美,既能脱离不幸,又可返回人生。这当然是消极的逃世思想。
此诗除首联外,其余六句全都用典,但总的看来明白晓畅。颔联王粲、杜甫故实,读书人尽皆知晓。末联即使有的读者不了解“中山千日酒”的故事,也不影响对诗意的理解。
上一篇:赵鼎《七言诗·寒食书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谢枋得《七言诗·庆全庵桃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