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七言诗·春夕旅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原诗今译】
春水和落花,惹不了我的情惊,
送尽东风,帆船驶过楚国山城。
万里家乡夜夜思呵,蝶梦偏浓,
杜鹃月三更,在枝上口血啼红。
终年难收故园家书,叫人泪零,
华发催人老,我两鬓银丝已生。
唉,何苦不归家,说归便归吧,
这五湖的岚光烟景,谁个来争!
【鉴赏提示】
这首诗一题《旅怀》,又作《春夕》。崔涂一生在异乡漂泊中度过,足迹遍及长江南北、秦陇大地。穷年羁旅的生活,给他的诗抹上了一层抑郁低沉的色彩,充满了思念故乡的深情。在《巴山道中除夜有怀》一诗中,他曾写道:“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客居湘鄂时,这种寂寥之感更加浓烈,思乡之念萦回于心,于是,一个暮春的夜晚,这位“孤独异乡人”忧闷愁苦、眠而复醒,权且把所梦、所感、所思尽抒于此,写下了这首《春夕旅怀》。
“水流花谢两无情”,诗一开始,首先道出触动诗人离愁乡思的缘由。一江春水载着纷纷飘落的残花流向远方,诗人眼望落花流水,枝衰叶黄,想到明媚春光的即逝、萧瑟秋风的将临,更觉年华有限,岁月无情,宛如这“水流花谢”一般,顿时,愁更浓,心更冷。
“送尽东风过楚城。”楚城,指崔涂当时客居的湘鄂一带,因战国时为楚地,故称。此刻,诗人既感到春的可贵,也为留不住春光而深深叹惋。于是,在他眼里,东风化作了曾给自己带来希望与快慰的佳人,而今,东风要归去了,自己却不能随她归去,只能依依不舍地为她送行。“送尽”二字,化客为主,物我合一,把恋春、惜春而又无法留住春光的感伤表达得颇为贴切、形象。
首联二句,缘情即景、景动情生,由春归的伤感触发故园难返的乡愁,极为自然地引出了下面思乡之苦的倾诉。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据《庄子·齐物论》载:“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蝴蝶”一句,化用此典,紧扣诗题,写诗人春夜之中,迷迷糊糊进入了梦境,好似自己回到了故乡。不过,梦毕竟是梦,庄生梦蝶,原只是一场虚无;梦归故里,也不能真的回乡。一觉醒来,月光如水,夜方三更,家乡仍在千里之外,远处正传来杜鹃啼叫的悲戚之声。杜鹃,又名子规,传说每于夜啼,口内出血,叫声宛似“不如归去……”此时的崔涂,眼见长夜漫漫,耳闻杜鹃夜啼,怎能不愁肠寸断、乡思更浓呢?这两句诗,由入梦,到梦醒,到听杜鹃声声,犹如一组完整的电影画面,有虚有实,有动有静,有形有声,有梦中的欢乐景象,有梦醒的凄惨氛围,令人感同身受,禁不住与诗人一起泫然泪下。
从颈联开始,诗由上面的即景生情、借景传情转入了直抒胸臆。故乡的书信动不动经年未有。面对韶光春景,思乡之情更炽,直教两鬓白发顿生。本来,春天意味着姹紫嫣红、生机盎然,而现在,春却反倒更加撩人愁怀,竟至使人华发满鬓,足见诗人的愁苦之深。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打点行装,火速回乡,以了却心头思念呢?我们的诗人何尝没有想到这一点。诗的最后他这样回答:“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意思是说:我这是自己不回去呀,要真想回,回去就行了。那家乡五湖的美丽景致,有谁来和我争呢?这里,诗人一番欲归而又不归的感叹,似同前面那种浓重的思乡之情不相和谐,启锁之钥应是“五湖”二字。五湖,旧指滆湖、洮湖、射湖、贵湖与太湖,在今苏州、无锡、吴兴一带,是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诗人以“五湖”借指浙江家乡的山水,表露了他在归隐问题上的矛盾和苦闷。崔涂进士得中以后,颠沛连年,客居他乡,为的是进身仕途,一展抱负。然而,他生逢大唐末世,屡遭坎坷,壮志未酬,却又欲罢难休。勉强归隐,一腔悲怨依旧难消。因此,他进退两难的愁闷孤寂心境无所抒发,只有聊借一纸,自嘲自怜,在故乡、亲人那里寻找宣泄和寄托。至于四途碰壁的仕宦之路,不到山穷水尽,他是不会决然止步的。
上一篇:杜甫《五言诗·旅夜书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王安石《七言诗·春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