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七言诗·海棠》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原诗今译】
东风微微吹拂,弄得月光荡漾,
花香迷漫,月儿慢慢转入回廊。
怕啊,怕只怕夜深了花儿睡去,
快燃起蜡烛,照那娇艳的海棠。
【鉴赏提示】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因诗案(诗作中有违碍的话而被控告)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到黄州后,他先住在一个叫定惠寺的寺院里。不久,他作了一首七古诗,诗题是:《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此后他还作有多首咏海棠的诗。这首《海棠》七绝,是其中之一。
就在那首七古诗里,苏轼有下面几句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诗人把海棠花比做美人,并且用“春睡足”来描写她的精神,写得神采充足,情致绵绵。在这首七绝中,他除了仍旧把花比做人(末句里的“红妆”)以外,又把“春睡足”的意思翻过来说,说“只恐夜深花睡去”。其实,花何曾“睡足”,又何能“睡去”?这都不过是诗人痴情的想象罢了。然而这“睡足”“睡去”的痴情语言,却也有点来历,来自于痴情的天子唐明皇。施元之《苏诗注》引《明皇杂录》的记载说,唐明皇有一次在沉香亭上要召见杨贵妃,可是杨贵妃却醉酒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上亭子,她还是醉颜残妆,钿环不整,东倒西歪地不能行礼;明皇看了这副模样,笑道:“岂是妃子醉邪?真海棠睡未足耳! ”这就是海棠春睡的原始典故。苏轼的两首诗,正用、反用了这个典故,灵活运化,尤见其高。
至于“烧烛”看花的痴举,也有前人的影子。唐李商隐有《花下醉》一诗,中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诗把“残花”换成“红妆”,随景随情,各有其宜。
上一篇:储光羲《五言诗·洛阳道》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李白《七言诗·清平调词》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