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五言诗·答武陵太守》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原诗今译】
大丈夫身佩宝剑行走千里之路,
微贱的昌龄相报太守以诗为证。
我愿作魏都大梁城东门的侯嬴,
赴汤蹈火,不忘信陵一片深情。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酬赠诗。武陵,今湖南常德;太守,唐代地方行政官员。诗题一作《答武陵田太守》,可知太守姓田。诗人在武陵曾受到田太守的礼遇。临别时,田太守设宴,诗人即席赋诗酬赠。
王昌龄的诗当时即负盛名,素有“诗家天子”之誉。他尤其擅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写五绝更以千钧之力举一羽,这首小诗便是例证。
唐代文士有尚武重侠之风,王维、李白等人都有过这方面的诗作。盛唐时代,出身微贱才高过人的寒士,对自己的丹霄之路充满信心,也许为了适应将来可能有的出将入相的生涯,不少文人有过游侠的经历。这首诗起句写作者一剑一身行程千里,刻划了一个器宇轩昂、少年游侠儿的形象。下句中的“微躯”是自谦之词。“敢”在这句中不是一般的客套语,而有“大胆”的意思。诗人的大胆表态,表达了一股豪侠之气,体现了“千金重然诺”的侠士风度。王昌龄写绝句的突出特点在于摆脱了起承转合的俗套,抓住某一典型事物,泼墨如水,有鞭辟入里之功。作者在描写了自己作为侠士的特点之后,笔锋不转,但稍作腾挪,从侠士与有知遇之恩的东道主之间的关系着墨,运用典故,更觉墨饱情酣。大梁是魏国的首都;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无忌。信陵君对门下客的态度是“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之。”因此,“曾为大梁客”一句,是借来比喻田太守降尊纡贵,礼待自己,自谦、感激之意皆寓其中。结句重点落在“不负”二字上。它作金石之响,掷地有声。因其用典,内涵更觉丰富。史载魏国有危难时,门下客都乐意为公子无忌效命。侯嬴为他定窃符救赵之策,并在公子至赵之日,“北向自到,以送公子。”朱亥以四十斤铁椎,椎杀魏帅晋鄙,使公子得以勒兵却秦救赵,同时也解除了魏国的威胁。作者是说,士为知己者死,自己绝不辜负太守的知遇之恩。“宁为玉山倒”的心志表达得酣畅淋漓。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这首小诗气韵流走,格调雄浑,雍容浑厚的家数后世实难比肩。
上一篇:韦应物《五言诗·答李浣》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牧童《七言诗·答钟弱翁》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