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①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②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③
【注释】 ①伏中行:即降服中行说。中行说乃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馘(guo):古代战争中杀敌后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功。②击楫中流:典出《晋书·祖逖传》:祖逖北伐,于中流击揖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③治安:汉代贾谊曾上《治安策》以评议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维扬:即扬州。
【译文】 平沙荡荡,浅草茸茸,无限伸展与天齐长。历史前进的道路一片迷茫,充满了更替与兴亡。昨夜江涛澎湃响,淘沙洗岸露出枯骨如白霜。千古英雄今何在?令人徒自感伤,无限悲凉。
曾记少年时光,有志降服敌国,斩杀名王,扫荡沙场。曾记中流击楫,誓欲恢复,慷慨激昂,泪洒衣裳。欲献《治安策》,可叹庙堂高难上,杳杳无路空怅望,看取离舟过维扬。
【总案】 此词写词人“过维扬”之所见所感。宋室南渡后,金兵曾多次攻入扬州,破坏惨重,触目惊心,正如姜夔所描绘的那样:“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所以南宋词人过其地者无不留下感怀之作。与这些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李氏此词不去着力渲染敌兵劫后的残破,亦未发出哀怨无奈的叹惜,而把重心放在自己保家卫国的责任上,其立意之高,已超出同类作品。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即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的态度与批判精神,也是同类作品中少有的。在写法上,写景与抒情结合,寥寥数句景语,便铺展出维扬劫后的荒凉,以映衬词人的惆怅悲伤之情,而伤今与怀旧的对比,则将词人因国事而生的忧愁推向了极其深广的境界。
上一篇:李好古《江城子》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下一篇:谢逸《江神子》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