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1。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2。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释】
1. 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2.唤取:唤来。取,语助词。
3.因风:乘着风势。
【译】
春天呵,渐渐消失了
你的脚步
悄悄地,谁也看不见
你的归路。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
的去处,
请呼唤春神归来,与
我同住。
可是,谁又知晓春的
踪迹?
除非,去问一问
黄鹂。
谁人解得黄鹂
的百啭千啼?
顺着风儿,它飞过了
蔷薇。
【评】
这是一首绝妙的“春”的咏调。其意境似乎很熟悉,在王观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欧阳永叔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中都可看到此词的影子,但细细品味,此词又不是前哲之词的简单综合与复制,而是在揉进了黄山谷的个人遭际,对前词的独特的审美感受之后所创造出来的新词。黄庭坚在作诗方面提倡“点铁成金”,此词之作,也有此意,而且可以视为点金银而成为更宝贵的宝石。
如果说,王观之词妙在以美人与美景之间比喻的新奇,永叔之妙在揭示一位贵妇人心灵深锁之“深”字,山谷此词则妙在将“春”字赋与某种品格,深刻刻画了她的寂寞无奈。至于这种品格到底喻指什么,却又让人有似此又彼,既确定又不确定之感,而不似前二者之或写山水、或写贵妇之明确。
此词若设题目,当作“咏春”,或作“春之寂寞”,故词人起首便发问:春,你就要归去了,你要归往何处呢?可是,世人又有谁能知道春的归路呢?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受到人类顶礼膜拜的“春”却无人知其归处,此诚可悲可叹之一也;而春只得独自寂寞地走在自己的归路上,可悲可叹之二也。“寂寞”二字为全词之眼,亦是春这总体形象之概括;词人明知无人可知“春”之归处,偏偏去假设,“若有人知春去处”的话,请你务必留住美好的“春”吧!明知其不可却偏要作此假设,更增加了可悲可叹的委婉深曲,此为其三。
过片之后,词人并不转题,而是过片不过,继续深入想象。探讨“春”之归宿的命题使词人神游梦回,终于想到:呀!对了,可能那婉转鸣啼的黄鹂鸟儿知道,此处作一转折,在可悲可叹之情中,宕出一笔,尤见词人之痴情也。黄鹂也许真的知晓,只可惜无人晓得她那百转千啼的歌喉,究竟唱些什么,她顺着风儿飞过蔷薇架。词人之倾心听、远目送之痴呆,活现于纸面上。
“春”到底是什么?当然,她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但又绝不仅仅是个节候,她也许还是人的青春,一个时代的青春,一种美好事业的追求,一次美妙爱情的际遇等等,令读者可以驰骋想象。这种“审美意象的多义性与模糊性给欣赏主体提供了自由创造的契机”(王兆鹏语)。
上一篇:李煜《浪淘沙》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下一篇:周邦彦《渡江云》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