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渡江云》
晴岚低楚甸,①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②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③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⑤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⑥沈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释】 ①晴岚:岚(lan),山气蒸润,晴时尤甚,故曰晴岚。楚甸:楚,此指安徽,古代属楚国;甸,古代郊外称甸,此处泛指原野。②妍华;华同花,指美丽的花朵。③陌头:路旁。杨柳藏鸦:用梁简文帝《金乐歌》:“槐香欲覆井,杨柳正藏鸦。” ④长安日下: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汉、唐等朝曾为京都;日下,日之下。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⑤宴阑:阑,将尽;宴席将尽时。乌纱:乌纱帽,起自东晋,唐以后官民所常服。⑥初弦月:上弦月。舣(yi):使船靠岸。蒹葭(jian jia):初生之芦苇。
【译文】 晴天的滋润山气,压低了楚地的平原。大雁排好队形,从平沙飞起;因气候已经转暖。啊!我骤然一惊,原来春天已不知不觉在眼前。请问是什么时候,春姑娘以婀娜多姿的步态,来到这偏僻的荒山?山村变得美丽而新鲜:色香满目、繁花争艳。杨柳树垂下千丝万缕,伫立在路边;那枝叶浓密深处,连乌鸦也可往里钻。真是可叹!清澈的江水往东流,而我的画船却往西驶、朝向日落方向的长安。还记得那时送别宴会散了,我忧愁万端;而今我怕潮水溅湿我的纱帽、江风将船桅上的旗子卷翻。今夜我正对着上弦月儿,停船在蒹葭里面;我又无法排解重重愁恨,只有把灯花剔个没完。
【集评】 清·陈廷焯:“写秋去春来,意亦犹人,而笔法自别.雅韵欲流。视《花间》、秦、柳如皂隶矣。笔力劲绝,是美成独步处,所谓‘清真’。结句情真语切。”(《云韶集》)
清·黄苏:“想是由待制出守,水程舣舟时作也。雁起平沙,是舟中所见。‘借问’句,是因目中而想到家中之春耳。‘涂香’句至‘藏鸦’,是心中摹想春到家园光景。如此换头,写身在舟中,心怀魏阙之意。‘宴阑’句,是写被黜之故。‘今朝’二句,点明其时其地。收处含蓄不露。”(《蓼园词选》)
【总案】 关于本词写于何时,有三种说法。王国维《遗事》云:“先生少年曾客荆州。……《渡江云》词云‘晴江低楚甸。’……此时作也。其时当在教授庐州之后,知漂水之前。”陈思《年谱》云:“《渡江云》‘晴岚低楚甸,’为政和六年自明州迁京之作。”此两说相差甚远,一为青年时期,一为暮年。陈洵《海销说词》则谓“此行当是由荆南入都。”岁月不可考,以上很难肯定某一说确凿无疑,只能供参考。但这是首羁旅词则无庸置疑。此词表面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并非一般的前景后情格式,章法比较曲折。词的立足点是在下片“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句上。这是诗人创作时的特定情境。由此可见,诗人是在舟中抒写眼前实景,采用的是一种逆叙手法。
上一篇:黄庭坚《清平乐》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下一篇:张炎《渡江云》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