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①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②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④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⑦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⑧纵豆蔻词工,⑨青楼梦好,⑩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1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2)
【注释】 ①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维扬:江苏省扬州市之别称。《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人每以“维扬”为地名。②荠麦:荠菜和麦子。《淮南子·地形训》:“麦秋生夏死,荠冬生中夏死。”另说:荠麦为野生麦子。③戍角:军营的号角。④千岩老人: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晚年居湖州(今属浙江),爱其地弁山千岩竞秀,自号千岩老人,曾以侄女妻姜夔。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篇,因其首句云:“彼黍离离”。此篇谓周朝志士经过故都,见宫室长满禾黍,彷徨不忍去,故作此以寄慨。后人每以此表示故国之思。⑤淮左:宋时在淮扬一带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竹西;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⑥春风十里: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此句回顾旧时扬州繁华景致。⑦胡马窥江: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及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南犯。扬州均受侵扰。此指二犯扬州。江,即长江。⑧杜郎俊赏:扬州为牡牧游赏之地。谓其聪颍英俊,善赏鉴。⑨豆蔻词工:指杜牧《憎别》诗,见前注⑥。⑩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妓院。(11)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说桥名,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时有二十四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参见前《侧犯·咏芍药》注③。(12)桥边红药:二十四桥一名红药桥,桥边盛产红药(芍药)。另说,《一统志》有云,“扬州府开明桥,在甘泉县东北,旧传桥左右春月芍药花市甚盛。”(据陈思《白石道八歌曲疏证》[五]转引)
【译文】 淮扬一带的著名都会,竹西亭为她增添姿色,我在这里暂时停止自己的行程.经过春风十里扬州路,到处是荠菜和野麦,一片凄清。自从金国兵马渡江南下之后,即使是废池与古木,至今也还是讨厌谈兵。当黄昏将近,号角吹送寒意,眼前所呈现的只是一座空城。
而今,如果聪颖英俊而又善于赏鉴的杜牧,重来此地,一定觉得心惊。他纵然具有风流才思,并能写出“豆蔻梢头二月初”那样美好的诗句,也难以表达此时这种凄怆的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存在,一江冷月,随波荡漾,无息无声。谁还想到,桥边的红芍药,一年一度,自灭自生。
【集评】 宋·张炎:“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唯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词源》卷下)
清·周济:“白石号为宗工,然亦有俗滥处(《扬州慢》:‘谁左名都,竹西佳处’),……不可不知。”(《宋四家词选》)
清·宋翔凤:“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如《齐天乐》,伤二帝北狩也。《扬州慢》,惜无意恢复也。《暗香》、《疏影》,恨偏安也。盖意愈切则辞愈微,屈宋之心,谁能见之?乃长短句中复有白石道人也。”(《乐府余论》)
清·陈廷焯:“白石《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过扬州)云:‘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数语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卷二)
清·先著、陈洪:“‘无奈苕溪月,又唤我扁舟东下。’是‘唤’字着力。‘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荡’字着力。所谓一字得力,通首光采,非炼字不能,然炼字亦未易到。”(《词洁》)
清·郑文焯:“绍兴三十年,完颜亮南寇,江淮军败,中外震骇;亮寻为其臣下杀于瓜州。此词作于淳熙三年,寇平已十有六年,而景物萧条,依然有‘废池乔木’之感,此与《凄凉犯》当同属江淮乱后之作。”(郑校《白石道人歌曲》)
近代·王国维:“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
近代·俞陛云:“此词极写兵后名都荒寒之状。……凡乱后感怀之作,词人所恒有,白石之精到处,凄异之音,沁入纸背,复能以浩气行之,由于天分高而蕴酿深也。近人蒋鹿潭乱后过江诸作,哀音秀句,略能似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这是一首怀古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冬至。其时,作者初访扬州,这是经过最近两次战乱洗劫后的扬州,作者见到城内、城外一片萧条景象,联想起古时繁华的扬州,尤其是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因自度此曲并填词,以寄怀抱。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两个字——“空”与“惊”。“空”字乃作者初访扬州时所见之客观物景,“惊”字为主观情感,是词作的主题。而“犹厌言兵”四个字,乃在于表现这个“空”字,说明“空”的原因,未可概括全篇。前人以为这四个字可以抵“他人累千百言”,主要强调其韵味,即强调其“包括无限伤乱语”(陈廷焯语),也未曾把它当作全词中心思想。认为此词只就这四个字发挥,我看未必有当。
上一篇:姜夔《扬州慢》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下一篇:姜夔《探春慢》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