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陈与义·伤春》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题解
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金兵攻破建康(今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杭州),高宗逃至明州(今宁波),乘舟入海。建炎四年正月,金兵破明州,入海追高宗,不及。高宗泛海再逃至温州。此时诗人在湖南邵阳。南宋朝廷如此狼狈不堪,诗人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但毕竟是铁的事实。这首表现了诗人特别复杂的心态:惊愕、愤慨、忧伤,又无可奈何。
原文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②。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③!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④。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⑤。
注释
①伤春:杜甫有《伤春》诗,陈与义借用杜甫的诗题,表现忧国忧民的感情。伤春,实际上是哀伤时局。 ②庙堂:朝廷。平戎:平定战乱,此处指击败入侵的金人。坐使:无故使得。甘泉:汉朝行官名。夕烽:夜晚报警的烽火。《汉书·匈奴传》:“文帝时,胡骑入工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这里用汉朝故事影射现实。 ③上都:京城。此指北宋都城汴京。穷海:僻远的海上。飞龙:代指皇帝。 ④孤臣:失势无援之臣,诗人自称。霜发三千丈: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句意。每岁:每年。烟花一万重:出自杜甫《伤春》诗:“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⑤向延阁:向子諲,字伯恭,是抗金将军李纲的政友,原为直秘阁学士,所以诗中借用汉代史官的名称延阁来称呼他。犯:冲犯,抗击。犬羊锋。指金兵侵犯的锋芒。
赏读
开头两句慨叹朝廷没有平戎之策,致使金兵入侵。“庙堂无策”四字,是全诗的主旨,是说由于统治者腐朽昏庸才导致天翻地覆的巨变。“甘泉照夕烽”借用《史记·匈奴列传》中汉文帝的故事,“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用典贴切,而且形象化。这句是用汉事来比喻金兵逼近京都。
三、四句概括了金兵入侵的整个过程。“初怪”表现了诗人强烈的义愤之情。“上都”指京都,引用班固《西都赋》:“实用西迁,作我上都。”“闻战马”指北宋的覆灭。“岂知”二字,表现诗人对这一出乎意料之事的悲愤。“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不但句法灵活,而且表达出深切的哀痛。“飞龙”指高宗,借用《周易》乾卦爻辞:“九五,飞龙在天”。“飞龙”入于“穷海”,对于中国广大臣民来说,真是奇耻大辱。
五、六句化用了李白、杜甫的诗句,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伤春》第一首:“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孤臣是陈与义自称,将“白发”改为“霜发”,使其形象鲜明。
最后两句,通过赞颂向延阁的勇敢抗敌,说明宋人是不肯屈于强敌的。这两句是化用杜诗《请将》“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的诗句。
陈与义这首诗,雄浑沉郁,声情激荡。纪昀评此诗:“此首真有杜意。”刘克庄也称“以雄浑化尖巧”。
上一篇:《先秦诗歌·《小雅》·伐木》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下一篇:《唐诗·王维·使至塞上》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