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诗歌·顾炎武·秋山(其一)》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题解
公元1645年2月,清兵大举渡江,南京沦陷,弘光政权仅维持了一年就覆灭了,但江南人民悲壮的抗清斗争始终没有终断。顾炎武的家乡昆山等地也经历了激烈的战斗,从初夏到深秋,虽然失败了,但涌现出许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事迹。顾炎武作为一个直接参与者,亲眼目睹了这次斗争的前前后后。这一年他三十三岁,写下了这二首题为《秋山》的壮丽史诗。
原文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
吴江拥橐驼,鸣笳入燕关。
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赏读
诗的一开始,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山连绵、秋雨凄沥的苍茫画面,渲染了悲凉萧杀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激越悲怆的心情,往日的殊死拼杀历历在目,不能忘记,以“昨日战江口”一直到“鸣笳入燕关”,叙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和战败后敌人嚣张气焰。“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是说战事之多。“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是写战斗虽节节失利,但广大将士和人民一起依旧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再现了惨烈的战斗场面。“旌旗埋地中”这一句作者自注引《汉书·李陵传》故事,说李陵率军与匈奴作战,力尽援绝,于是“尽暂旌旗及珍宝埋地中”,以示破釜沉舟,决心死战。这里借以表现守卫国家的将士和人们的坚贞不屈的意志和誓死如归的精神。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描写战争的结局,“长平败”,是用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的一段历史故事,赵国失败后,秦国坑杀降卒四十万。这里借指清军的大肆杀戮,如“嘉定三屠”等事件。伏尸遍野,确实如此,没有半点夸张。“北去三百舸”以下两句,描写清兵掳夺妇女,洗劫财物,人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浩劫。
诗的最后,作者借用一段历史来警告侵略者,同时也鼓舞同胞。“鄢郢人”,楚顷襄王三十一年(前278),楚国国都郢被秦所破,但人民并没有屈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秦末大乱,首先起义灭秦的正是楚国。作者借用这个典故,一扫战争失败的阴云,给沉重悲伤的人们增添了一份信心和力量。
这首五言诗,语句短促,铿锵有力,把环境的悲凉和战斗的激烈形象地表达出来,且哀而不伤,显得格外激越悲壮。
上一篇:《唐诗·杜甫·秋兴八首》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
下一篇:《宋词·陈子龙·秋日杂感》诗词原文|题解|赏析|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