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临江仙①·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②。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临江仙,词牌名。 ②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③营营,周旋、忙碌,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 ④夜阑,夜尽。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此词尽显苏轼清旷而飘逸的风格,词的内容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所见所思,表现了词人的旷达、以及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醒复醉”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既然敲门不能进入,随即便转为倚杖听江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一次显现,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特立独行的“幽人”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遐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于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与对自由的寻求。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布衣芒履,出入于阡陌之上;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临江仙,参见第73页相关介绍。
●苏轼被贬黄州闲而无事,与几位诗朋酒友泛舟江上,吹箫吟诗为乐。不知不觉已至半夜,酒友们酒力不足,一个个倒在船板上呼呼大睡。东坡醉醺醺地独自上岸,想返回不远处的住地临皋亭,谁知道吃了家童的闭门羹,于是又折回江边。夜色正好,江水滔滔;一切喧闹复归平静;因“乌台诗案”遭贬,流落到黄州倒也清静。一时诗兴大发,作了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回到船上想与朋友分享,谁知无一醒者,把诗丢在船上就下船了。次日清晨,酒友醒来,发现船板上的诗之后,大惊失色,以为东坡跳江轻生了。忙派人通知黄州太守徐君猷。徐对苏还是情谊颇盛的。于是马上驾车去寻,结果在江边的一处草丛中找到了正自酣睡的东坡。像苏轼这种认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着便是主人”的达观之人,一生潇洒自适,“好不容易”拣了个如此清幽的地方,怎会轻生?
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同样优美旖旎的小词,不能不让人惊叹苏轼的灵心慧性:“弥弥浅浪”而能“照野”,是因为月光皎洁;“横空”但见“隐隐层霄”,可知天宇开阔。两句写景,已见出词人开阔的胸怀。词人已经“乘月至一溪桥”,却不急着回家,是因为“可惜一溪风月”的缘故,因此流连忘返。“解鞍欹枕绿杨桥”是何等心胸气魄!何等洒脱的的行为!“杜宇一声春晓”方醒,可见作者已经将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里了。同样酒醉,一个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的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一个是“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的不拘小节的潇洒随性!
细细品读苏轼的某些作品,可读出诗仙李白的几分酒气。酒作为唐宋诗词中不舍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排解心中愁绪,如上面两首词。深深的祝福,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总之,酒让中国古代诗词飘起一缕疏淡缥缈的仙气,浸透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上一篇:宋词《临江仙·朱敦儒》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宋词《临江仙·范成大》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