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惜分飞·袁去华》
平日悲秋今已老。细看秋光自好。风紧寒生早。漫将短发还吹帽①。
寂寞东篱人不到②。只有渊明醉倒。一笑留残照。世间万事蝇头小③。
①漫,不受约束,随便。 ②东篱,陶渊明种菊花的地方。 ③蝇头,形容很小。
自宋玉于《楚辞·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心上的秋了。而本词却没有“随波逐流”,词人在赏玩秋日风光后,收获了一份豁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词人发出流光之叹。平日里每逢秋日必生悲情,突然发觉自己已经在悲秋之叹中慢慢变老。首句将“平日”与“今”进行时间上的对比,突出时光流逝之迅速,传达出词人的震惊之感,词人也因此顿生惜秋之情。今日细细欣赏后才发现秋日之景是如此的美好。秋风紧吹,催生阵阵寒气,我独自饮酒赏秋,赋诗抒怀。“漫将短发还吹帽”句化用典故,旨在表达词人纵情诗文的惬意之感,可见词人对秋的喜爱。
下片,词人流露出豁达态度。同是登高同游的季节,寂寞的菊园人迹罕至,只有我一人像渊明一样醉倒在菊花丛中。“寂寞东篱人不到”句运用拟人,词人赋予“东篱”以“寂寞”的感受,暗示出这里像陶渊明的菊园一样“无车马喧”,也自然流露出词人远离尘俗的志趣。在夕阳的残照中留下豁达的一笑,淡泊名利,看透世事,投向自然的怀抱。“一笑留残照”之“留”可见词人面对将逝的残阳已不再悲叹、而是陶醉其中的惜秋之态;“世间万事蝇头小”运用比喻,将自己看轻世事的淡泊与蝇头之轻作比,流露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词人选用紧风、寒气、残照等意象来展现秋之“悲”景,以东篱、渊明来表达自己的淡泊、闲适的乐观心境,可谓是以悲景来写乐情。
●惜分飞,词牌名。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孟嘉落帽”典故:出自《晋书·孟嘉传》。孟嘉是东晋著名文人,也就是陶渊明的外祖父。时为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参军。九月九日,大将军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席间,一阵风刮过,把孟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兴致正高,加上酒意方酣,竟然没有察觉帽子被吹落。桓温便授意孙盛作文章嘲笑他。孙盛依令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孟嘉。孟嘉虽已酒醉,仍文思敏捷。当即提笔作答,众人叫绝。后世用“孟嘉落帽”比喻文人不拘小节、纵情诗文娱乐之态。
虽写秋日悲景,却无悲秋之意。这一个性在刘禹锡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本词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刘禹锡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后的作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和常人难比的阔大胸襟;“胜春朝”更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之上。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雅,更多的是一种昂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全诗组合了晴空、排云一鹤、碧霄等秋日意象,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表现了诗人昂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唱出了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与袁词的淡泊相比,本诗更富乐观的战斗气息。其中,鹤的意象更是超凡脱俗,营造了一个明丽高远的境界。
一笑留残照。世间万事蝇头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上一篇:宋词《忆秦娥·汪元量》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宋词《括贺新凉·林正大》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