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西江月①·吕本中》
渺渺风吹月上②,濛濛雾挟霜回③。百年心事老相催。人在夕阳落外。
有梦常嫌去远,无书可恨来迟。一杯浊酒两篇诗。小槛黄花共醉④。
①西江,长江的别称。 ②渺渺,云海无际。 ③濛濛,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 ④槛,泛指栏杆。黄花,指菊花。
风风雨雨几十年,感慨无限。作者借这首词,从某些侧面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慨叹。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借景抒情。“渺渺风吹月上,濛濛雾挟霜回”。时间的脚步不会停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云海渺渺,波涛汹涌,风吹月上;烟雨弥蒙,寒霜层层,春去冬来。转眼就是几十年。“百年心事老相催。人在夕阳落外”。为了自己的理想,人们总是在不懈地努力,不停地追求。然而在奋斗过程中,衰老也一步步向人们走来,最终的结局是“人在夕阳落外”,转眼就是百年。在此,作者借自然之景、人生之现实,写出了显而易见却又十分深刻的道理。
词的下片作者通过几个片段,进一步抒发感慨,表达对人生的无奈。在人们还能做梦的年代,在还有梦可做的情况之下,常常认为时间对于自己而言是相当充裕,那些想要做的事,不必太着急,一切还有明天;盼望家书,然而却无家书之时,就恨从心底生,怒从胆边起。“有梦常嫌去远,无书可恨来迟”。短短十二个字,在一“有”一“无”、一“去”一“来”、一“嫌”一“恨”之中,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带有普遍的哲理。“一杯浊酒两篇诗”。反映了作者的无奈;“小槛黄花共醉”。在消极的思想意识中,也体现了词人对人生的热爱之情。
综观全词,语言朴素,感情沉重,词句中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历来有很深的“夕阳”情结。例如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吕本中的“人在夕阳落外”。夕阳作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不仅代表了时间概念,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时光易逝、生命无多、死亡将至、怀乡念人等等。诗人借助“夕阳”这一意象,来表现自己对宇宙、社会、人生的领悟,抒发自己的人生理趣,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特有的审美意蕴。
●西江月,参见第95页相关介绍。
●浊酒,古人酿米为酒,作乳色,故称之为浊酒。“一杯浊酒”用的是“浊酒一杯”之典故。此典出自为人熟知的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下简称《书》)。《书》云:“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这里以“浊酒一杯”与“弹琴一曲”“亲旧叙阔”“教养子孙”等等并举,本意指和平宴安的家居生活。后之诗人遂屡征引,语及浊酒,每每用此典。如:陶潜《时运诗》:“斯晨斯夕,言息其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江淹《陶徵君潜田居》诗:“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文如其人。吕本中的《西江月》虽然带有很强的哲理性,但读之使人感到沉闷。同样是《西江月》,毛泽东的词却充满了豪情,读之让人感到畅快淋漓。
西江月 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词的上阕写战斗场面。“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军民备战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人民战争图景啊!“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勇敢的红军战士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
词的下阕写战斗经过。“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是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工农红军和全体井冈山群众,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作者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我军民,同时与上阕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
综观全词,作者采用描写加叙述、敌我对比等手法,将古词、成语融在一起,使之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感情豪迈,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梦常嫌去远,无书可恨来迟。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上一篇:宋词《蝶恋花·苏轼》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宋词《西江月·苏轼》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