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鹧鸪天①·辛弃疾》送人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②。功名馀事且加餐③。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④。 今古恨,几千般⑤。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①鹧鸪天,词牌名。 ②彻,完。阳关,指王维的《渭城曲》。 ③功名馀事,以功名为次要的事。加餐,多吃饭,注意健康。 ④浮天水,浮动着天光的江水。带雨云,挟带雨水的云彩。这两句写送友远去之景。 ⑤几千般,几千种。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借送别友人,抒发了自己功名未遂,政治上失败的感慨。
上片“唱彻阳关泪未干”句写出了作者的伤感。作者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触而发。下句“功名馀事且加餐”写作者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这句却说成“馀事”“且加餐”,定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的愤激之词;“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用笔浑厚,情深义重:天水相接,江流不尽,近树远山掩隐在云雨中。这里劝友人也是宽慰自己,同时也带有无可奈何:快抛开烦恼好好欣赏美景,努力加餐保养自己的身体吧。
下片写历史上可歌可恨的事情多种多样,岂止是离合才是可悲可欢的吗?眼前咱们所见的这风波够险恶的了,但比这更险恶的是“人间行路难”。这是作者总结自己仕途经验的感慨的话,也是对行者的嘱咐。“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两句,感慨极深,是不能挽救时的叹息,是无可奈何时的开脱。读来不由想起黄庭坚《浣溪沙》中的词句:“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以及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英雄末路。千古同悲,令人慨叹不已。
词在境界上,写别情而不滞于别情,写友情而不限于友情。一波三折,由自然风波推衍到政治风波,暗示出实现国家统一道路的艰难,使全词主题升华。
●鹧鸪天,参见第78页相关介绍。
●辛弃疾少年得志,但其仕途却不是一帆风顺。他一生中曾数度被罢官,南归之初,23岁的辛弃疾即被委任为江阴签判,后于1168年,改任建康通判。当时的辛弃疾,年轻气盛,引颈高歌“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但不到一年,即被召回临安,委任为司农主薄,旋迁滁州知州。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为加强对南归官员的控制,将他们的官职频繁调动,辛弃疾当然也不能幸免。自1176年至1180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辛弃疾相继担任了七个官职。他无法长久地在一地整编军队,收复失地。空怀报国之志而报国无门,只好将自己的一腔报国之志,爱国之情倾注于“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诗词中。在这里,他找到了感情宣泄和抒发的最广阔的天地。
送别诗词是诗词中的一大主题,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气质、境界不同,作品的立意和格调也会不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诗中事物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又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这虽是一种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的,倒是透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这里面不仅有一种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长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总之,三四句所摄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在稼轩的词里,送别大体以激励为主,风格慷慨苍凉。借送友人,抒发了对仕途险恶、报国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而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具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一诗一词比较起来,读者自会体会出当时作者各自的心境、遭遇等,也因此达到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
柳树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寄托惜别之情、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宋代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上一篇:宋词《鹧鸪天·谢逸》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宋词《鹧鸪天·辛弃疾》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