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临江仙①·刘一止》念奴娇刘仙伦
柳外双旌斜照日②,匆匆去意难留。大江旁畔老诸侯。举觞仍气概③,觅句更风流。 迟暮不堪容易别,溪声为写离愁。自从今日转船头。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④。
①临江仙,词牌名。 ②双旌,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在此指仪仗。 ③觞,古代酒器。 ④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这是作者送别王景源赴临江军饯别时所写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主要写饯别之景。“柳外双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难留”。夕阳西落,送别的长亭之外,旌旗招展,柳荫浓浓,一片离愁别景。君命如山,“船桨催发”,朋友去意已决,匆匆起程,纵有万般难舍,也挽留不得。“大江旁畔老诸侯。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大江岸边,老臣诸侯,文武兼备,喝酒豪爽,虽然是离觞,也掩盖不住将军的英雄气概;舞文弄墨,出口成章,儒雅之风,不逊豪杰。这是作者对朋友的颂扬,也是其自身的写照。
词的下片作者设想分别之后两人孤独苍凉的景象。“相聚时难别亦难”,更那堪是迟暮之年。面对分别场面,伤心之至,滔滔的江水之声,仿佛也在书写离情别愁。“自从今日转船头。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这是作者设想分别之景:今日踏上船头,你东我西;他日相思,也只能是拄杖独立,面向沧州,老泪横流。在此,作者运用互文的手法,描写了两个老朋友分别之后的凄凉之景。读此,让读者也为之辛酸,为之落泪。送别之人更是“不堪容易别”。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感情豪迈。斜日、大江,映衬出将军的英雄气概;沧洲、溪声,书写着作者的别愁离情。互文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拟人以及用虚衬实的手法,更营造了悲凉的意境。
看到夕阳,人们就把它与迟暮相联系,刘长卿的诗作就很有代表性。例如《赴巴南书情寄故人》:“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恩赦重推使牒追赴苏州》:“乱鸦投落日,疲马向空山。”《秋杪江亭有作》:“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等。诗人正是借夕阳西下的意象来表达时光易逝、挽留不住人生岁月的悲哀。在诗歌文化的发展中,夕阳成为文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功名无望、叹老伤怀的一种艺术表现和反映。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苕溪,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进士。绍兴初,除秘书省校书郎,迁给事中,封驳不避权贵,忤秦桧罢去。著有《苕溪集》五十五卷。《强村丛书》收《苕溪词》一卷。
代表词作:《临江仙·落日西风原上好》《喜迁莺·晓行》《洞仙歌·细风轻雾》《夜行船·十顷疏梅开半就》《念奴娇·江边故国》《念奴娇·故山秋晚》《踏莎行·二水中分》等。
●临江仙,参见第73页相关介绍。
●刘一止还有一个号——刘晓行,这原于他的一首词《喜迁莺·晓行》。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怀念。词人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42岁时考上进士,未得一官。直到高宗绍兴初年才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他在词中写到“重染风尘京洛”,可见他这次晓行,重去京都,应诏赴官,但是结果却落了空。
刘一止冲淡寡欲,尝诲其子曰:“吾平生通塞,听于自然,唯机械不生,故方寸自有乐地。”博学无不通,为文不事纤刻,制诰坦明有体,书诏一日数十辄办,尝言:“训诰者,赏善罚恶词也,岂过情溢美、怒邻骂坐之为哉。”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情、重义、伤离别。因而,历代留下的赠别送行诗文不胜枚举。
念奴娇
刘仙伦
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后来人物,如君伟能几?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刘仙伦送朋友到京西幕府,勉励张明之作好战备,为抵抗侵略、恢复中原立功。
词的上片写送别之景。作者从送客之地落笔,滔滔江水,烟波浩淼,朋友乘着艅艎,顺江而下。接下一个疑问,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襄阳,甚至清楚地出现了那里连云的“雉堞”。遥远的两地,因为抒情的需要而缩短了距离。最后的问句,是对张明之的赞叹与颂扬。“叔子”是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树碑;卧龙,即诸葛亮,他出仕前隐居于襄阳附近的隆中。无论是叔子,还是卧龙,他们都已成为历史遗迹。当代的英雄中,像张明之这样的能有几人呢?
词的下片是作者对朋友的勉励与希望。首句是赞扬其礼贤下士的作风。与此同时,作者对其提出希望,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祖国的大好山河,岂容异族践踏。此时正是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要须闲暇先备”。在此,作者再次勉励张明之要抓住入幕这一时机,为国家建功立业。
综观全词,意境苍凉悲壮,句式富于变化,词篇活泼,风格独特。作者一再以国事和建功立业相勉励,表现出了主客之间的亲密之情。
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
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上一篇:宋词《一丛花·赵长卿》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宋词《临江仙·晏几道》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