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孤雁儿①·程垓》
在家不觉穷冬好②。向客里③、方知道④。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高烧红蜡,暖熏罗幌⑤,一任花枝恼。
如今客里伤怀抱⑥。忍双鬓、随花老。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假饶真个⑦,雁书频寄,何似归来早。
①孤雁儿,词牌名。 ②穷冬,严冬。 ③向,在。 ④方,才。 ⑤罗幌,丝制帐幔,帘帷。 ⑥怀抱,志向。 ⑦饶,让。
此词写作者在严冬季节回忆往昔舒适生活,嗟叹现在的衰老,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去的心绪。全词凄婉绵丽,立意深远。
上片写作者回忆往昔严冬季节在家时的舒适生活,与严寒中漂泊的现在形成对比。前两句通过“在家”与“向客里”的对比,得出结论。“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高烧红蜡,暖熏罗幌”写出在家时舒适和值得留恋值得回忆的生活情境。“一任花枝恼”借花恼无人欣赏,写出当时的安逸生活,很是巧妙。
下片写作者嗟叹自己老去,不能归乡的愁苦心绪。“如今客里伤怀抱,忍双鬓、随花老”说明他曾长期漂泊他乡,而随着年岁渐老,他的“嗟老”之感就越因其离乡背井而日益浓烈。“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写出作者由黄昏到晚上对故乡的思念。“假饶真个,雁书频寄,何似归来早”则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假使鸿雁真的能频繁地传递书信,又怎能比得上早早回乡呢!
此词最大的特点是两个镜头的对比:一个是家中“清尊频倒。高烧红蜡,暖熏罗幌”的舒适画面的描写;一个是“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的对故乡的眺望与思念的画面。把作者的愁苦心境,与思乡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程垓,字正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其词多写男女恋情,风格近柳永。有《书舟词》。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卷。
代表词作:《孤雁儿·在家不觉穷冬好》《蝶恋花·九月江南烟雨里》《菩萨蛮·扶犁野老田东睡》。
●孤雁儿,词牌名即御街行。御街之名,始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于步,两边乃御廊,廊下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闻,春夏望之如绣。”此北宋汴都之御街也。本调七十八字。首句七字,为平起仄韵之七言句,故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次为六字句,于第三字略顿;上三字均宜仄,下三字协韵。第三句七字,平起平收,不用韵。第四句为六字,协韵。第五句第六句均为四字句,不用韵。结句第五字协韵。后阕句法与前阕完全相同。
宋代词人程垓的白描功底炉火纯青。他几乎是信手拈来,又恰如其分。如《孤雁儿》“在家不觉穷冬好,向客里,方知道”;《雨中花令》“卷地芳春都过了。花不语,对人含笑。花与人期,人怜花病,瘦似人多少”。这样的白描通俗浅近,又让人玩味无穷,感同身受。
水龙吟
程垓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事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旧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可以拿其中的“看花老眼,伤时清泪”八个字来概括。前者言其“嗟老”,后者言其“伤时”。词以“夜来风雨匆匆”起句,接下便言“故园定是花无几”,思绪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园去。现今在异乡而值春暮,却感伤起故园的花朵来,其思乡之情可谓极深极浓。“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谓正因自己本身愁怨难清,所以无心赏花,故而白白辜负了一年的春意。而其实,“好事”本“长在”,因而上片自“伤春”写起,至此就点出了“嗟老”(憔悴)的主题。下片又提故园往事:“回首池南旧事”。池南,或许是指他的“书舟”书屋所在地。“恨星星、不堪重记”写发已星星变白,而人又在异乡客地,故而更加不堪回首往事。以下则直陈其现实的苦恼:“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作者所深怀着的家国身世的感触,便借着惜花、伤春的意绪,尽情表出。“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的“嗟老”之感后,接着又言:“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意谓:乘着繁花乱开、尚未谢尽之时,让我“留云借月”(尽量地珍惜、延长美好的时光),拼命地去饮酒寻欢吧!
泪的意象,泪非独为别离而流,感时忧国等亦可以使古代作家涕泪纵横,但在别离的场合,泪却总是适时地挥洒而出,以致“挥泪而别”几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语。
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上一篇:宋词《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宋词《定风波·苏轼》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