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水调歌头①·丘崈》登赏心亭怀古②
登赏心亭怀古②
一雁破空碧,秋满荻花洲。淮山淡扫,欲颦眉黛唤人愁③。落日归云天外,目断清江无际,浩荡没轻鸥。有恨寄流水,无泪学羁囚④。
望石城,思东府,话西州。平芜千里⑤,古来佳处几回秋。歌舞当年何在,罗绮一时同尽⑥,梦幻两悠悠。杯到莫停手,唯酒可忘忧。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 ②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③颦,皱眉。眉黛,古代女子以黛画眉,因以称眉。后借指女子,懒舒眉黛,六宫眉黛等。 ④羁囚,亦作“羇囚”。指囚犯。 ⑤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⑥罗绮,罗和绮。多借指丝绸衣裳。也指衣着华贵的女子。这里喻繁华。
这是一首写于南宋都城南迁、故土沦陷时怀古说今、抒发离恨之苦的佳作。
上片主要是描绘登上赏心亭时呈现于眼前的景物,并将仇恨之情寓于其中。“欲颦眉黛唤人愁”“有恨寄流水”中的“愁”“恨”二字应是本词的文眼,为全词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眼,总写雁破长空、荻花满地的萧瑟凄凉的秋景,虽意境肃杀,但不失旷达。“淮山淡扫,欲颦眉黛唤人愁。”深秋的淮山就像女子娥眉淡扫一样,只能唤起词人对国土沦陷的忧愁和愤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寓情于景。此时正值日落西山,海鸥渐渐消失在浩浩荡荡的江面,望着浩渺无际凄凉冷清的江水,词人的心中再次充满了无尽的难以排解的怨恨,只能学做“羁囚”,把满腔的仇恨寄托给向东奔去的流水。“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这里含有比喻南宋日薄西山,国势危殆的意思。
下片是对故土生活的思念,进一步抒发美梦破碎、忧愁无尽的心情。“望石城,思东府,话西州”总写对故土生活的留恋与赞美。辽阔的沃土中原,众多的美景佳境,自古以来能有几年好时候呢?“歌舞当年何在,罗绮一时同尽,梦幻两悠悠”是说当年的歌舞升平的繁华的生活如同梦断瑶台一般,都已经破碎不在了,只剩下满目的凄凉和忧愁,只好借酒来排解心中的愁苦之情,千万不要停下举杯的手呀!岂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
全词运用了怀古抒情的手法,通过破空的大雁、满地飘洒的荻花、淡扫的淮山、欲颦眉黛、归云天外的落日、无际的清江、归巢的轻鸥、冷清的流水、石城、东府、西州、千里平芜、歌舞、罗绮等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了一幅令人黯然神伤、愁肠百结的冷落凄清画面,表达了对国土沦陷、国势危殆的深深忧虑和对当权者妥协投降行径的愤激之情。
本词中“雁”的意象很有典型性。古诗词中雁的象征意义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借雁抒离思。如《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亦唱道:“碧云天,黄草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点是离人泪”,则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借雁叹孤寂。如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可谓对雁之含蓄孤凄更有寄托:“楚江空晚,恨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雁思乡,鹤延年。”
借雁意象表忠贞。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因见一雁被杀,另一雁鸣不去投地而死写下《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翻看古诗词,托雁言情、托雁言志比比皆是,真是雁叫声声,泪痕点点。
●丘崈(1135~1208),字宗卿,江阴(今属江苏)人,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调建康府观察推官,历知华亭县、吉州,召除户部郎中,迁枢密院检详文字。后被弹劾,移江西转运判官。淳熙十三年(1186)移帅绍兴,十四年改两浙转运副使,后经多次官职变迁,74岁离世,谥号文定。有《丘文定集》,已佚,《文定公词》一卷传世。
代表词作:《醉花阴·碧玉槎桠金粟小》《鹧鸪天·准拟关门度一秋》《鹧鸪天·怀抱环奇懒叩阍》《一剪梅·潇洒佳人淡淡妆》《谒金门·罗袖薄》《谒金门·风又雨》《夜行船·水满平湖香满路》《诉衷情·素衣苍狗不成妍》《水调歌头·一叶下林表》等。
●水调歌头,参见第90页相关介绍。
●丘崈词风:杨万里《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评价丘崈词:“诗中哀怨诉阿谁,河水呜咽山风悲。中原万象听驱使,总随诗句皈行李。”言其歌词长调亦颇有豪气,如《水调歌头·登赏心亭怀古》《水调歌头·秋日登浮远堂作》等篇,家国之恨,身世之感,并入笔端。小令则大抵平实无奇,惟《菩萨蛮·再登赏心亭用林子长韵》一阕较有感慨。歌词多有与辛弃疾、范成大、韩元吉唱和者,故词风亦较近豪放一路。
丘崈在本词中抒写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意境虽凄清苍凉,但不乏慷慨豪气,大有辛弃疾豪放词风。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上片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先写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下片直接言志。先引用季鹰的典故,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然后借用刘郎、许汜的典故,表白自己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接着引用“树犹如此”这个典故,抒发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的忧虑。最后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落日归云天外,目断清江无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上一篇:宋词《武陵春·万俟咏》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宋词《水调歌头·吕渭老》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