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浣溪沙》·苏轼
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清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诗人贬官于黄州之后。作者有序云: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是篇为“又作二首”之二。词中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在艺术上,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上片描写雪景和由之而联想到的来年丰收的景象。而“但令”一转,使“人饱”仅仅成为诗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深沉忧虑:在朝廷苛赋重敛之下,丰收怎能使人民饱食。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翠袖”、“白雪”相映成趣,“绛唇”、“樱珠”,艳上加艳,但是这些艳丽的场景,却和“樽前呵手镊霜须”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镊(nie),拔去。“呵手”意味着周遭的寒冷; “霜须”标志着自身的衰态,内心的沉忧与环境的险恶不言而喻。
上一篇:苏轼《浣溪沙》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
下一篇:黄庭坚《浣溪沙》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